[ xiè xiè suǒ suǒ ]象声词。形容细碎声。
[ xiè suǒ ]泛指刑具。宋 叶适《著作正字二刘公墓志铭》:“听讼,使两辞自诣,无追呼者。市食挂钱於门,民当其物,持钱而去。邑庭常空,失械索所在。”
[ xū suǒ ]1.索取;勒索。《旧唐书·裴度传》:“宣徽院五坊小使,每岁秋按鹰犬於畿甸,所至官吏必厚邀供餉,小不如意,即恣其须索,百姓畏之如寇盗。”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赐宴罢,有 振武 都头卒,不堪一行人须索,忽操白刃入斫 圣美。”《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二年》:“自与 辽 通好,其接受使人皆自 京 差三番使臣,沿路州军,困於须索。”2.必须,须要。《敦煌曲子词·洞仙歌》:“拟铺鸳被,把人尤泥,须索琵琶从理。”《宣和遗事》前集:“休要忘了东岳保护之恩,须索去烧香赛还心愿则箇。”元 石德玉《秋胡戏妻》第三折:“今日亲家请俺两口儿吃酒,须索走一遭去。”明 康海《粉蝶儿·代友人宦邸书怀》套曲:“论孤高须索向 青门 学种瓜,论读书怎可似 庄周 言飘瓦?”清 孔尚任《桃花扇·听稗》:“今日约到冶城道院,同看梅花,须索早去。”3.一定,必定。《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今日晚了,不能转回,明晚须索来家。”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且放下心,须索好音来也。”
[ xuán hú suǒ ]草名,延胡索的别称。多年生草本,有球状块茎。初夏开花,花紫红色。块茎入药,功能活血、利气、止痛。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二·延胡索》﹝释名﹞引 好古 曰:“本名玄胡索,避 宋真宗 讳,改玄为延也。”
[ xuè bài qì suǒ ]气血衰竭。唐 陆龟蒙《甫里先生传》:“先生始以喜酒得疾,血败气索者二年而后能起。”
[ yù xiǔ suǒ ]《书·五子之歌》:“予临兆民,懍乎若朽索之驭六马。”孔颖达 疏:“我临兆民之上,常畏人怨,懍懍乎危惧,若腐索之驭六马。索絶则马逸,言危惧之甚。”后因以比喻帝王治国,艰险不易。
[ yǐ suǒ xù zǔ ]用粗绳去连接丝带。比喻后继者的才学远逊前人。
[ zhāi zhí suǒ tú ]盲人以杖点地,探索道路。比喻盲目的行为。
[ zé suǒ ]只好;须得。 元 关汉卿 《新水令》套曲:“等多时不见来,则索独立在花阴下。”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我和他乍相逢记不真娇模样,我则索手抵著牙儿慢慢的想。”《警世通言·崔衙内白鹞招妖》:“吾儿出去,则索早归。” 明 梅鼎祚 《昆仑奴》第二折:“你则索静悄悄不的争差,切莫要笼窻和动闥,是必小心儿行礼谦洽。”
[ zhū suǒ ]红绳。旧时端午节用以饰门户,谓可避邪恶。《后汉书·礼仪志中》:“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以难止恶气。”明 夏完淳《端午赋》:“地腊谁传,方舟不渡,今年之朱索空缠,去岁之赤符已破。”
[ zhāi zhí suǒ tú ]擿埴:敲地;索:探求;涂:道路。指盲人用杖点地探求道路。比喻暗中摸索,事不易成。
[ zhāi zhí suǒ tú ]指盲人以杖点地摸索道路。常喻暗中求索。同“擿埴索涂”。
[ zhāi zhí suǒ tú ]谓盲人以杖点地摸索道路。常喻暗中求索。同“擿埴索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