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óng yáng jié ]古代的谶纬之说,代指国难。
[ hóng yáng ]1.古人名。《文选·张协<七命>》:“驾 红阳 之飞鷰,驂 唐公 之驌驦。”张铣 注:“红阳、唐公,人名,并有良马,名飞鷰、驌驦也。”2.红日。宋 晏几道《鹧鸪天》词:“碧藕花开水殿凉,万年枝外转红阳。”
[ hóng yào shuǐ ]汞溴红溶液的通称。
[ hóng yè ]枫树、黄栌、槭树等的叶子秋天变成红色,叫红叶。
[ hóng yī zì ]传统戏中所用一字形的假须,红色。黑色者称黑一字。均为上唇短髭,连鬓。带此须者,多为莽壮而不修边幅的角色,如《战宛城》中的 典韦。
[ hóng yī ]1.红色衣裳。2.喻指红色羽毛。3.荷花瓣的别称。
[ hóng yī dà jiàng ]红衣大炮的别称。后金 天聪 五年(1631年),红衣大炮造成,钦定名镌曰“天祐助威大将军”,故称。清 黄遵宪《哀旅顺》诗:“礮臺屹立如虎闞,红衣大将威望儼。”
[ hóng yī dà pào ]我国 明 末 清 初仿照 荷兰 大炮所造的炮。用铁铸成,也称红衣铁炮。红衣,红夷的转称。参见“红衣大将”。
[ hóng yí ]1.旧称 荷兰。明 张煌言《上延平王书》:“而今守御单弱,兼闻 红夷 搆虏乞师。万一乘虚窥伺,胜败未可知也。”《明史·熹宗纪》:“﹝ 天启 三年正月﹞乙卯,红夷 据 澎湖。”清 魏源《圣武记》卷十四:“红毛戈船火器,横行海外,及 郑成功 一战,逐 红夷 夺 臺湾 而有其国,亦即 闽 厦 之兵。”2.大炮名。参见“红夷礮”。
[ hóng yí pào ]明 代称西洋制大炮。《明史·兵志四》:“其后,大西洋 船至,復得巨礮,曰红夷。长二丈餘,重者至三千斤,能洞裂石城,震数十里。天启 中,锡以大将军号,遣官祀之。”亦称“红衣礮”。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六:“天聪 四年,备御 祝世荫 从征 大凌河,进红衣礮法,奉命监造,明年春工成。”
[ hóng yīng ]红花。南唐 李煜《采桑子》词:“亭前春逐红英尽。”宋 秦观《满庭芳》词:“古臺芳榭,飞燕蹴红英。”元 本 高明《琵琶记·蔡宅祝寿》:“还愁,白髮蒙头,红英满眼,心惊去年时候。”
[ hóng yīng mào ]清 代的礼帽。帽顶披红缨。冬春用暖帽,以缎为顶,以呢、绒或皮为檐;夏秋用凉帽,也叫纬帽,无檐,用纱或竹丝作胎,形如覆釜。有官职的外加花翎顶戴,以示官阶。
[ hóng yǒu ]1.酒的别称。2.特指江苏宜兴出产的一种酒。
[ hóng yú ]1.红色的鱼。2.红笛鯛的别称。体长,侧扁,色鲜红。栖息于暖海底层。是我国南海重要的海产鱼之一。
[ hóng yǔ ]1.红色的雨。《说郛》卷三一引《致虚阁杂俎》:“天宝 十三年,宫中下红雨,色若桃花。”2.落在红花上的雨。唐 孟郊《同年春宴》诗:“红雨花上滴,緑烟柳际垂。”清 袁枚《春日杂诗》之一:“千枝红雨万重烟,画出诗人得意天。”3.比喻落花。唐 李贺《将进酒》诗:“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宋 晁端礼《宴桃源》词:“洞户悄无人,空锁一庭红雨。”清 黄景仁《正月见桃花盛开且落矣》诗:“纷飞红雨欲漫天,不信东风此地偏。”毛泽东《送瘟神》诗之二:“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4.比喻女子落泪。元 张可久《朝天子·道院中碧桃》词:“泪弹红雨笑邻姬,同立苍苔地。”5.比喻鲜血溅洒。《七国春秋平话》卷上:“刃起时一片白云,血溅处满袍红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