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āng luò jiǔ ]古代美酒名。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 河东郡 ﹞民有姓 刘 名 堕 者,宿擅工酿,採挹 河 流,酿成芳酎,悬食同枯枝之年,排於桑落之辰,故酒得其名矣。”唐 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诗:“坐开桑落酒,来把菊花枝。”元 张可久《清江引·独酌》曲:“明月黄昏后,独醉一樽桑落酒。”清 吴伟业《梅村》诗:“桑落酒香卢橘美,钓船斜繫草堂开。”
[ sāng luò wǎ jiě ]象桑叶枯落,屋瓦解体。形容事势败坏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 shī shí luò shì ]指时运不济。
[ shuāi luò ](事物)由兴盛、强大转向没落、弱小。
[ liáo luò ]寥落,衰落。郁达夫《中年次陆竹天氏韵》:“中年聊落意,累赘此微躯。”
[ liáo luò ]1.稀少:疏星~。2.冷落;冷清:荒园~。~的小巷。
[ líng luò ]1.(花叶)脱落:草木~。2.(事物)衰败:家道~。一片凄凉~的景象。3.稀疏不集中:~的枪声此起彼伏。村庄零零落落地散布在河边。
[ liú luò ]1.谓人留滞于下,不能擢升。2.泛指东西沉落。3.犹流落。谓穷困而随处飘泊。4.木名。
[ méi yán luò sè ]形容情绪低落。
[ lǘ luò ]村庄。唐 元稹《告畬三阳神文》:“饥饉因仍,盗贼仓卒。閭落焚燔,城市剽拂。”
[ là xià ]〈动〉因为跟不上而被弄丢在后面。[ luò xià ]1.掉下;下降。2.落实;停留下。3.遗留下。
[ luò xīng ]1.山名。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 东北,北临 长江。相传有大星落于此,因而得名。宋 梅尧臣《雪中发江宁浦至采石》诗:“落星 始前瞻,瞬目已后相。”2.楼名。在 南京市 东北临 江 的 落星山 上。《文选·左思<吴都赋>》:“数军事乎 桂林 之苑,饗戎旅乎 落星 之楼。”刘逵 注:“吴 有 桂林苑、落星楼,楼在 建业 东北十里。”前蜀 韦庄《春日》诗:“落星楼 上吹残角,偃月营中挂夕暉。”3.石名。唐 刘禹锡《和牛相公题姑苏所寄太湖石兼寄李苏州》:“眇小欺 湘 燕,团圆笑落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