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ì shí ]1.质朴诚实。2.平直而拘于事实。3.根据事实。
[ zhì shì ]盟誓。《左传·昭公十六年》:“恃此质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今。”杜预 注:“质,盟信也。”
[ zhì sūn ]蒙语jisun译音。意为颜色。
[ zhì wén ]1.谓其资质具有文德。2.实质内容与外在形式。3.质朴与华美。
[ zhì wèn ]依据事实问明是非;责问:提出~。
[ zhì wù ]用作抵押的东西。宋 洪迈《夷坚志补·雪香失钗》:“乐平 东关民 张五郎,淳熙 七年,姻戚从假质物,付以一金釵,过期不及,张 自出钱往赎。”《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又凡质物值钱者,纔足了年数,就假托变卖过了,不准赎取。”
[ zhì xué ]1.品质学识。2.旧称化学。
[ zhì yā ]也叫质权。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给债权人占有,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以该动产折价或以拍卖、变卖该动产的价款得到优先受偿的权利。分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可以设定权利质押的有汇票、支票、股票、存款单、提单、仓单等。
[ zhì yán ]1.如实而言;直言。2.质朴的言语。
[ zhì yě ]语本《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后用“质野”形容质朴鄙俗。
[ zhì yí biàn huò ]指提出疑问,请人解答并加以研究、辨析。
[ zhì yǔ yǐng qū ]身体伛偻影子也就弯曲。比喻有因必有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