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ū jǐn ]1.红色织锦。2.红色的锦衣,借指官服。
[ zhuó jǐn jiāng ]江名。即 锦江。岷江 流经 成都 附近的一段。一说,成都市 内之 浣花溪。濯锦,锦彩鲜润逾于常,故名。唐 王维《送王尊师归蜀中拜扫》诗:“大罗天上神仙客,濯锦江 头花柳春。”唐 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之六:“濯锦 清江万里流,云帆龙舸下 扬州。”唐 杜甫《萧八明府实处觅桃栽》诗:“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 浣花村。河阳县 里虽无数,濯锦江 边未满园。”
[ zhuàng jǐn ]壮族妇女编织的手工艺品。色彩绚丽,纹样精美。主要用来制作民族服装。
[ zhū líng jǐn càn ]指如珠玉之铿零,锦绣之灿烂。比喻文词华丽、铿锵。
[ zhī jǐn ]1.一种像刺绣的、有图案的丝织品。花纹艳丽,织造精细,是中国特产。2.指织锦缎。一种织有彩色花纹的缎子。
[ zhī jǐn hù ]古称以织锦为业的人家。
[ zhī jǐn huí wén ]用五色丝织成的回文诗图。《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竇滔 妻 蘇氏,始平 人也,名 蕙,字 若蘭,善屬文。滔,苻堅 時爲 秦州 刺史,被徙流沙,蘇氏 思之,織錦爲迴文旋圖詩以贈 滔。宛轉循環以讀之,詞甚悽惋。”相传其锦纵横八寸,题诗二百馀首,计八百馀言,纵横反复,皆成章句。后遂以“織錦迴文”借指妻子的书信诗简,亦用以赞扬妇女的绝妙才思。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吟得句兒匀,念得字兒真,詠月新詩,煞强似織錦迴文。”亦作“織錦回文”。宋 张孝祥《虞美人·无为作》词:“織錦回文空在,寄它誰?”亦省作“織錦”。南朝 陈 徐陵《<玉台新咏>序》:“纖腰無力,怯 南陽 之搗衣;生長深宫,笑 扶風 之織錦。”宋 柳永《燕归梁》词:“織錦裁編寫意深,字值千金。”明 陈汝元《金莲记·弹丝》:“金牋玉管,偏超織錦之才。”参阅《四库全书总目·别集一·璇玑图诗读法》。
[ zhòng jǐn ]1.指精美的丝织品。《左传·闵公二年》:“归夫人鱼轩重锦三十两。”杜预 注:“重锦,锦之熟细者。”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球琳重锦,充於府库。”2.用以形容波光粼粼的水面。宋 王安石《招约之职方并示正甫书记》诗:“跳鳞出重锦,舞羽堕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