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ò zhèn yuè ]也叫七德舞。唐代舞蹈。是为歌颂唐太宗武功而作的大型男子群舞。舞者披甲执戟,舞姿雄健,气势磅礴,有多种表演形式。后成为祭祀的武舞。曾远播印度,东传日本。至今日本雅乐舞中,仍可见《破阵乐》的传承。
[ miào lè ]1.古印度俗语的意泽。古代西印度国名。见唐玄奘《大唐西域记·苏剌侘国》。2.奇妙的音乐。
[ mèn mèn bù lè ]因有不如意的事而心里不快活:他这几天~,不知出了什么事儿。
[ mó hē lè ]1.亦作“磨合罗”。梵语mahoraga的音译。原为佛教八部众神之一的摩睺罗神。2.比喻喜爱的人物。
[ qì yuè ]用乐器演奏的音乐。包括独奏、齐奏、重奏、协奏、合奏等。
[ rén lè ]1.人世的欢乐。2.人间的音乐。
[ miào lè ]宗庙音乐。多用于祭祀或颂德。《汉书·景帝纪》:“明象乎日月,而庙乐不称,朕甚惧焉。”清 吴伟业《读端清郑世子传》诗:“明 兴二百年,庙乐犹得失。”金松岑《文学上之美术观》:“翳彼乐府,风诗之遗,军歌激扬,庙乐典重,写哀凄厉,言情芬芳,足使丝篁叶奏,宫徵相和。”
[ mǐ mǐ zhī yuè ]指柔弱、颓靡的音乐。
[ niǎo gē wàn suì lè ]乐曲名。
[ qīng lè ]1.即清商乐。2.指清雅的音乐。3.佛经偈颂和笙笛唱之,谓之佛曲,亦称清乐。4.清闲安逸的快乐。
[ ráo lè ]1.犹逸乐。《荀子·修身》:“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宋 曾巩《亡弟湘潭县主簿子翊墓志铭》:“少年饮酒歌呼、饶乐放纵之事,未尝一接焉。”2.富饶安乐。汉 司马相如《子虚赋》:“楚 亦有平原广泽游猎之地饶乐若此者乎?”汉 桓宽《盐铁论·授时》:“百姓饶乐,国无穷乏。”
[ shèng míng lè ]乐曲名。隋 时传自 高昌,至 唐开元 时又有新制。《乐府诗集·近代曲辞二·圣明乐》宋 郭茂倩 题解:“《乐苑》曰:‘《圣明乐》,开元 中太常乐工 马顺儿 造。又有《大圣明乐》,并商调曲也。’《隋书·乐志》曰:‘文帝 开皇 六年,高昌 献《圣明乐》曲,帝令知音者於馆所听之,归而肄习,及客方献,先於前奏之,胡夷皆惊焉。’然则 隋 已有之矣。”
[ shèng shòu lè ]唐 代宫廷宴享乐曲名。高宗、武后 时作,玄宗 时又有新制。《旧唐书·音乐志二》:“《圣寿乐》,高宗、武后 所作也。舞者百四十人,金铜冠,五色画衣。舞之行列必成字,十六变而毕。有‘圣超千古,道泰百王,皇帝万年,寳祚弥昌’字。”唐 崔令钦《教坊记》:“开元 十一年,初製《圣寿乐》,令诸女衣五方色衣以歌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