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òu fú yè dòng ]白天埋伏,夜晚活动。
[ zhòu fú yè xíng ]伏:躲藏;行:赶路。白天躲藏,夜间赶路。指为避免被敌人发现所采取的秘密活动。
[ xù fú ]温暖孵化。比喻对后辈或下属的抚育、扶持或照顾。
[ zhāi fú ]1.犹折服。2.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
[ zǒu fú ]1.逃匿。《三国志·魏志·锺会传》:“西塞 成都 之路,北絶越逸之径,四面云集,首尾并进,蹊路断絶,走伏无地。”2.指逃匿之路。《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三年》:“已命 雍州 刺史 刘粹 等断其走伏。”胡三省 注:“走,逃也;伏,匿也。断其逃匿之路也。”3.谦辞。犹言趋伏、拜伏。明 宋濂《凝道记上·孔子符》:“夫子自谓有 庖牺 时物,我等当愿走伏庭下,借一观之,洗凡目焉。”
[ zhì fú shǔ cuàn ]指恐惧地躲藏,惊慌地逃窜。
[ tī jiān fā fú ]揭露举发隐秘的奸人和坏事。
[ zhāo fú ]1.招认。2.亦作“招服”。犹招降。
[ zhōng fú ]1.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是三伏的第二伏。2.通常也指从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也叫二伏。见〖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