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ǎng guāng ]缅甸首都。位于该国中部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的东部。人口约500万(1997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大商港,也是重要交通枢纽。仰光大金塔世界闻名。
[ yǎng guāng dà jīn tǎ ]即“瑞光大金塔”(744页)。
[ yè guāng dàn ]一种弹头尾部装有能发光的化学药剂的炮弹或枪弹,发射后能发光,用以显示弹道和指示目标。
[ yè guāng ]1.月亮。2.星月之光。3.萤火虫的别称。4.珠名。5.冠名。
[ yè guāng bēi ]用祁连山玉石雕制成的酒杯。倒入酒后,色呈月白,反光发亮,因此得名。
[ yè guāng bì ]宝玉名。《战国策·楚策一》:“楚王 曰:‘楚国 僻陋,託东海之上。寡人年幼,不习国家之长计。今上客幸教以明制,寡人闻之,敬以国从。’乃遣使车百乘,献鷄骇之犀、夜光之璧于 秦王。”《史记·李斯列传》:“必 秦国 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后汉书·西域传》:“﹝ 大秦国 ﹞土多金银奇宝,有夜光璧、明月珠。”三国 魏 应璩《荐和模笺》:“夜光之璧,显价於 和氏 之肆;千里之足,定功於 伯乐 之庭。”
[ yè guāng biǎo ]指针和标志时刻的数字或符号能发荧光的表,在黑暗中也可以看时间。
[ yī liū biān guāng ]方言。形容行动迅速而连续。
[ yú guāng ]1.充足的光辉。《列子·周穆王》:“东极之北隅有国曰 阜落之国,其土气常燠,日月餘光之照。其土不生嘉苗。”《三国志·蜀志·秦宓传》:“诚知昼不操烛,日有餘光,但愚情区区,贪陈所见。”2.谓多馀之光。《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臣闻贫人女与富人女会绩,贫人女曰:‘我无以买烛,而子之烛光幸有餘,子可分我餘光,无损子明而得一斯便焉。’今臣困而君方使 秦 而当路矣。茂 之妻子在焉,愿君以餘光振之。”后遂用为美称他人给予的恩惠福泽。《北齐书·魏收传》:“会 司马子如 奉使霸朝,收 假其餘光。”宋 曾巩《贺转运状》:“巩 备官於此,託庇云初。将承望於餘光,但欣愉於懦思。”清 顾炎武《答李子德书》:“更希餘光下被,俾莫年迂叟得自遂於天空海阔之间,尤为知己之爱也。”3.指落日的光芒。三国 魏 阮籍《咏怀》之八:“灼灼西頽日,餘光照我衣。”唐 杜甫《柴门》诗:“长影没窈窕,餘光散谽谺。”清 陈梦雷《西郊杂咏》之二:“餘光闇将夕,零露沾我衣。”4.喻指美德、威势所显现或留下的影响。宋 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餘光者,盖亦有年矣。”明 李东阳《江都县学科贡题名记》:“后进之士仰遗风,慕餘光,志感行励,必有勃然于此者。”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续记》:“近两年来,大开了印卖遗著的风气,虽是期刊,也常有死人和活人合作的,但这已不是先前的所谓‘骸骨的迷恋’,倒是活人在依靠死人的余光,想用‘死 诸葛 吓走生 仲达’。”
[ yóu tóu guāng gùn ]指浮浪子弟。
[ yōu guāng ]1.潜隐的光辉。常用以指人的品德。2.微弱的光。
[ tiān guāng ]1.天色:~还早。~刚露出鱼肚白。2.天空的光辉;日光:~渐渐隐去。
[ xī guāng ]1.沐浴于阳光。2.喻沐受恩惠。晋 陆云《赠顾先彦》诗之四:“时过年迈,晻冉桑榆;晞光赖润,亦在斯须。”3.早晨的阳光。明 夏完淳《端午赋》:“晞光拂其蕙畹,皋阴沐於蒲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