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南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nán xūn ]1.亦作“南熏”。指《南风》歌。相传为 虞舜 所作,歌中有“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等句。参阅《礼记·乐记》疏引《尸子》、《史记·乐书》集解、《孔子家语·辩乐解》。唐 王维《大同殿赐宴乐敢书即事》诗:“陌上 尧 樽倾北斗,楼前 舜 乐动南薰。”唐 陆龟蒙《杂讽》诗之五:“永播南熏音,垂之万年耳。”清 高士奇《己未五日西苑泛舟侍宴恭纪》诗之三:“高张广乐播南薰,宝幄楼船剑佩分。”2.借指从南面刮来的风。唐 邬载《送萧颖士赴东府得君字》诗:“和风媚东郊,时物滋南薰。”明 何景明《中元节》诗:“北极犹前日,南薰亦旧风。”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七:“乾隆 庚戌四月,上东巡,遣官祭 尹吉甫 墓并垂问 吉甫 子孙。途次,南薰徐来,上语侍臣曰:‘此即《诗》所谓“穆如清风”也。’”3.唐 宫殿名。唐 杜甫《丹青引》:“开元 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 南薰殿。”4.泛指宫观楼殿。宋 张先《庆同天》词:“海宇称庆,復生元圣,风入 南薰。拜恩遥闕,衣上晓色犹春,望 尧 云。”清 陈维崧《贺新凉·作客东京寂寥谁侣西风落叶间诣旗亭》词:“却是 吴 中诸小部,队队檀槽罗帕,羣合乐 南薰 门下。”5.门名。《宋史·地理志一》:“﹝ 东京 ﹞新城周迴五十里百六十五步。南三门:中曰 南薰,东曰 宣化,西曰 安上。”
[ nán xún ]天子巡行南方。
[ nán xún ]传说中的古国名。
[ nán yá ]即南衙。指宰相。《资治通鉴·唐中宗神龙元年》:“北门、南牙,同心协力,以诛凶竖,復 李氏 社稷。”胡三省 注:“南牙谓宰相,北门谓羽林诸将。”详“南衙”。
[ nán yá ]1.唐代禁卫军有南衙、北衙之分。南衙又称“南牙”,兵分隶十六卫,统属宰相管辖。2.唐代宰相官署。因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均在皇宫之南,故称。3.宋时称开封府之官署为南衙。
[ nán yǎ ]指《诗经》中的《周南》、《召南》、《小雅》和《大雅》。
[ nán yà cì dà lù ]也叫印巴次大陆或简称次大陆。面积约 410 万平方公里。东濒孟加拉湾,西滨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北为高山区域,中为印度河-恒河平原,南为德干高原。人口近 8 亿,使用 200 余种语言。次大陆上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
[ nán yàn ]1.春秋 诸侯国名。《左传·隐公五年》“卫 人以 燕 师伐 郑”晋 杜预 注:“南燕国。今 东郡 燕县。”在今 河南 延津县 东。《左传·庄公二十年》“春,郑伯 和王室不克,执 燕仲父”晋 杜预 注:“燕仲父,南燕 伯。”2.晋 时 十六国 之一。北魏 兵破 后燕 国都 中山(今 河北 定县),承相 慕容德 率众迁到 滑台(今 河南 滑县),于公元398年自称 燕王,史称 南燕,是 鲜卑 慕容氏 在中原的最后一个政权。有今 山东 东部及 河南 的一部分。公元410年为 东晋 刘裕 所灭。
[ nán yáng ]郡名,现在湖北省襄阳县一带。
[ nán yáng jiā qì ]亦作“南阳气”。东汉 光武帝 刘秀,南阳 人,起兵 舂陵,望气术士 苏伯阿 受 王莽 派遣到 南阳,遥望 舂陵,曰:“气佳哉!鬱鬱葱葱然。”后用以称帝王之气。
[ nán yáng sān gě ]指 三国 时 南阳 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 三人。
[ nán yě ]1.南面的田野。2.指苍梧山,在今湖南省。3.亦作“南壄”。古县名。
[ nán yě ]见“南野”。
[ nán yí ]指 屈原流放所经之地,当时这些地方的人多未开化,所以称为南夷。
[ nán yí ]即 九疑山。山在南方,故称。
[ nán yǐ běi jià ]犹南航北骑。形容乘舟骑马,南北奔走。
[ nán yì ]南方边境地区。
[ nán yīn ]1.曲艺的一种,流行于珠江三角洲,唱词基本为七字句,格律严谨,用扬琴、椰胡、三弦、洞箫、琵琶等伴奏。2.流行于福建的古典音乐,格调高雅,旋律优美。也叫南管、南乐。
[ nán yōng ]亦作“南廱”。明 代称设在 南京 的国子监。雍,辟雍,古之大学。明 吴节 撰有《南廱志》十八卷,后 黄佐 增损成二十四卷。明 周子义《<何大复先生集>序》:“侍御谓南雍故藏书府,四方人士游览者众,是集永足以风,盍刻而藏旃!”《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孙富 ﹞年方二十,也是南雍中朋友。”清 钱谦益《太子太保礼部尚书王文肃公行状》:“先侍郎与故相 华亭 公之父卒业南雍,皆被赏识。”清 孔尚任《桃花扇·鬨丁》:“捧爵帛,香芹早荐。列班联,敬陪南雍释奠。”
[ nán yōng ]见“南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