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ì wèn ]1.自己问自己:反躬~。扪心~。2.自己衡量(得出结论):我~还能胜任这项工作。
[ zì wǒ ]人称代词。自己(多用在双音动词前面,表示这个动作由自己发出,同时又以自己为对象):~批评。~介绍。~调控。战胜~。
[ zì wǒ biǎo xiàn ]显示或宣扬自己的优点,使自己突出。
[ zì wǒ jiào yù ]在自觉基础上,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提高认识,改造思想,接受教育。
[ zì wǒ jiě cháo ]用言语或行动为自己掩盖或辩解被人嘲笑的事。
[ zì wǒ pī píng ]自觉地对自己的错误和缺点进行批评。
[ zì wǒ táo zuì ]陶醉:沉醉于某种事物或境界里,以求得内心的安慰。指盲目地自我欣赏。
[ zì wǒ zuò gǔ ]由自己创始,不依傍前人或旧例。
[ zì wǒ zuò gù ]也说自我作古。唐刘知几《史通·申左》:“夫自我作故,无所准绳。” 指由我创新,不因袭前人。作故:权作古人,引申为创新。
[ zì wū ]1.自行承认妄加于己的不实之词。《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有囚实不杀人而被考自诬。”晋 干宝《搜神记》卷二十:“﹝ 庞企 ﹞坐事繫狱,而非其罪,不堪拷掠,自诬服之。”《资治通鉴·秦二世皇帝二年》:“赵高 治 斯,榜掠千餘,不胜痛,自诬服。”2.自欺。《韩诗外传》卷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内不自诬,外不诬人,以是尊贤敬法,而不敢怠傲焉,是雅儒者也。”唐 杜甫《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唐峡久居夔府将适江陵漂泊有诗凡四十韵》:“丘壑曾忘返,文章敢自诬。”宋 张载《正蒙·乾称》:“失於声,繆迷其四体,谓己当然,自诬也。”3.轻视自己。清 谭嗣同《报贝元徵书》:“必谓天下人心皆不正,又何其过尊西人而自诬之甚也。”
[ zì xì ]拘禁自己;自请囚禁。《史记·循吏列传》:“石奢 者,楚昭王 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繫焉。”《后汉书·吴祐传》:“长 以械自繫,曰:‘国家制法,囚身犯之。明府虽加哀矜,恩无所施。’”《资治通鉴·汉顺帝永建元年》:“中常侍 张防 卖弄权势,请託受取;詡 案之,屡寝不报。詡 不胜其愤,乃自繫廷尉,奏言:‘臣不忍与 防 同朝,谨自繫以闻,无令臣袭 杨震 之跡!’”
[ zì xià ]1.谦逊退让,敬重他人。2.犹其下。
[ zì xián ]1.亦作“自閒”。悠闲自得。2.谓自设防范。3.见“自闲”。
[ zì xián ]1.自己不满自己。2.自生疑忌;心有顾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