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ì lè ]1.传说中的灵鸟。2.尘世的欢娱。
[ shuō lè ]1.喜欢。《诗·周南·关雎》“关关雎鳩,在河之洲”毛传:“后妃説乐君子之德,无不和谐。”2.使和悦安乐。《汉书·礼乐志》:“王者未作乐之时,因先王之乐以教化百姓,説乐其俗,然后改作,以章功德。”颜师古注:“説乐其俗,使和説而安乐也。説读曰悦。乐音来各反。”
[ pèi yuè ]诗朗诵、话剧等按照情节的需要配上音乐,以增强艺术效果:~诗歌朗诵。
[ píng lè ]1.和平安乐。2.谓平坦富饶。3.汉代宫观名。后泛指园林馆阁。
[ píng lè guān ]1.汉 代宫观名。亦作“平乐馆”、“平乐苑”。汉高祖 时始建,武帝 增修,在 长安 上林苑。《汉书·武帝纪》:“﹝ 元封 六年﹞夏,京师民观角觝於 上林 平乐观。”《文选·张衡<西京赋>》:“大驾幸乎 平乐,张甲乙而袭翠被。”薛综 注:“平乐馆,大作乐处也。”南朝 齐 谢朓《泛水曲》:“罢游 平乐苑,泛鷁 昆明池。”2.汉 代宫观名。东汉 都 洛阳,明帝 取 长安 飞帘、铜马移 洛阳 西门外,置 平乐观。在今 河南 洛阳市 洛阳 故城西。《文选·张衡<东京赋>》:“其西则有 平乐 都场,示远之观。”薛综 注:“平乐,观名。”晋 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下》:“进 以为然,乃言於上,大发兵讲武於 平乐观。”
[ pān wén lè zhǐ ]指美好文章的文辞与意旨。
[ qīng lín yīn yuè ]蝉声的谑称。
[ qīn zhěn zhī yuè ]指男女欢合。
[ qīng shāng lè ]古代 汉 族的民间音乐,如 汉 相和歌。包括平调、清调、瑟调(即宫调、商调、角调)的歌曲,因称清商三调。
[ róng lè ]荣华逸乐。《后汉书·仲长统传》:“求士之舍荣乐而居穷苦,弃放逸而赴束缚,夫谁肯为之者邪!”三国 魏 曹丕《典论·论文》:“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未若文章之无穷。”唐 聂夷中《劝酒》诗之二:“人间荣乐少,四海别离多。”
[ rén zhì lè ]《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后以“仁智乐”指遨游山水的乐趣。
[ sān lè ]1.三种乐事。随文而异。《列子·天瑞》:“ 孔子 游於 泰山 ,见 荣启期 行乎 郕 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 孔子 曰:‘先生何以为乐?’曰:‘天生万物,惟人为贵,吾得为人,一乐也;男贵女贱,吾得为男,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孟子·尽心上》:“ 孟子 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韩诗外传》卷九:“ 子夏 曰:‘敢问三乐?’ 曾子 曰‘有亲可畏,有君可事,有子可遗,此一乐也;有亲可諫,有君可去,有子可怒,此二乐也;有君可喻,有友可助,此三乐也。’”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带索蓝缕,茹草操耜,玩其三乐,守常待终。” 元 耶律楚材 《和移刺继先》诗之二:“常笑 梁鸿 歌《五噫》,窃学 荣启 弹三乐。”2.三种爱好。《论语·季氏》:“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孔颖达 疏:“言人心乐好损益之事,各有三种也。”3.谓春、夏、秋三时之务。《国语·越语下》:“四封之内,百姓之事,时节三乐。” 韦昭 注:“三乐,三时之务,使之劝事乐业也。”4.祀天、地、鬼的三种音乐。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天之气始於子,故先以黄鐘;天之功毕於三月,故终之以姑洗。地之功见於正月,故先之以太蔟;毕於八月,故终之以南吕。幽阴之气,钟於北方,人之所归,鬼之所藏之,故先之以黄鐘,终之以应鐘。此三乐之始终也。”
[ sǎn yuè ]1.古代乐舞名。原指周代民间乐舞。2.宋元以后指民间艺人。亦指民间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