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ǔ sè tǔ ]古代帝王铺填社坛用的五种不同颜色的土。分封诸侯时,王者按封地所在方位取坛上一色土授之,供在封国内立社之用。
[ wǔ sè xiàn ]1.古代补衮用五色线。因用以喻臣下规谏皇帝的文辞。2.比喻文章华美。
[ wǔ sè yī ]指曲中霉类菌丝体和孢子囊混合物,因其表面呈五颜六色,故称。
[ wǔ sè yú ]1.五色之鱼。古人以为神鱼。2.书信的代称。古人尺素结为鲤鱼形,故称。
[ wǔ sè yún ]五色云彩。古人以为祥瑞。
[ wǔ sè zhào ]晋 陆翽《邺中记》:“石季龙 与皇后在观上,为詔书,五色纸,著凤口中。凤既衔詔,侍人放数百丈緋绳,轆轤回转,凤凰飞下,谓之凤詔。凤凰以木作之,五色漆画,脚皆用金。”后因以“五色詔”指诏书。唐 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朝罢须裁五色詔,珮声归向凤池头。”唐 窦常《奉贺太保岐公承恩致政》诗:“五色詔中宣九德,百僚班外置三师。”明 陈汝元《金莲记·觐圣》:“朝罢须裁五色詔,肯将衰朽惜残年。”
[ wǔ sè zhěn bìng ]中医据五脏反映在面部的五种气色,以诊断疾病。参见“五色”。
[ wǔ shā ]1.指墨、劓、剕、宫、大辟五刑。2.犹五行。
[ wǔ shān ]1.五座山。指古代传说中东海的仙山岱舆、员嶠、方壶、瀛洲、蓬莱。2.五座山。指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3.五座山。指中岳嵩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4.五大佛寺。皆建于南宋。即杭州径山兴盛万寿寺、北山景德灵隐寺、南山净慈报恩光孝寺、宁波阿育王山鄮峰广利寺、太白山天童景德寺。
[ wǔ shàn ]1.古代射礼的五项要求。《论语·八佾》“射不主皮”何晏 集解引 汉 马融 曰:“射有五善焉:一曰和志,体和;二曰和容,有容仪;三曰主皮,能中质;四曰和颂,合雅颂;五曰兴儛,与舞同。”唐 戎昱《观卫尚书九日对中使射破的》诗:“出将三朝贵,弯弓五善齐。”宋 范仲淹《阳礼教让赋》:“揖让而升,非尚六钧之勇;进退可庶,不矜五善之功,此射之让也。”2.谓咨、询、度、诹、谋。《左传·襄公四年》:“臣闻之,访问於善为咨,咨亲为询,咨礼为度,咨事为諏,咨难为谋。臣获五善,敢不重拜。”杜预 注:“问善道,问亲戚之义,问礼宜,问政事,问患难。五善为咨、询、度、諏、谋。”3.五戒。《无量寿经》卷下:“令持五善,获其福德度世,长寿泥洹之道。”
[ wǔ shàng ]指掌管帝王衣食起居的五种官职。一般以宦官充任。即尚食、尚冠、尚帐、尚衣、尚席。
[ wǔ shé ]喻指 春秋 时辅佐 晋文公 的 狐偃、赵衰、魏武子、司空季子、介子推 五臣。
[ wǔ shēn sān lìng ]三令五申。指再三告诫。
[ wǔ shén ]1.五脏之灵气。2.指五脏。3.指五帝。4.五德。5.五方之神,指勾芒、祝融、后土、蓐收、玄冥,亦称五行之神。
[ wǔ shén tōng ]佛教语。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如意通。此为佛法与外道共有的神通力。佛教认为尚须修漏尽通方臻完善。见《俱舍论》卷下。
[ wǔ shēng ]宋 元 以来,每于农历七月初七前将绿豆、小豆(赤豆)、小麦等用水浸入磁器内,待生芽数寸,以红蓝彩线束之,置小盆中,七夕供奉,俗谓种生。此类以五彩线所系之物谓之“五生”。见 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