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ián dāo ]1.口中叼刀。《晋书·郭璞传》:“彝(桓彝)后因醉诣 璞,正逢在厕,掩而观之,见 璞 躶身被髮,衔刀设醊。”《晋书·五行志中》:“阿童復阿童,衔刀游渡江。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2.犹饮刀。指被杀害。汉 王符《潜夫论·忠贵》:“掊死深穽,衔刀都市。”汉 王符《潜夫论·三式》:“其耗乱无状者,皆衔刀於市。”
[ xuán dāo ]1.弩牙下部如刀形的零件。2.见“悬刀梦”。3.皂荚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皂荚》。
[ xuán dāo mèng ]《晋书·王濬传》:“濬 夜梦悬三刀於卧室梁上,须臾又益一刀,濬 惊觉,意甚恶之。主簿 李毅 再拜贺曰:‘三刀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临 益州 乎?’……果迁 濬 为 益州 刺史。”后因以“悬刀梦”为升为州官的梦兆。
[ yǎn yuè dāo ]刀名。刀头形似半月,故名。
[ yú dāo ]即渔舠。金 元好问《晓发石门渡湍水道中》诗:“石门 归驭引,湍浦渔刀并。”明 袁宏道《荷花荡》:“每年六月廿四日,游人最盛。画舫云集,渔刀小艇,僱觅一空。”参见“渔舠”。
[ sù tiě dāo ]我国古代用灌钢技术制造的刀。因经数宿乃成,故名。
[ tí dāo nòng fǔ ]泛指武功之事。
[ wō dāo ]1.日本旧时所制的佩刀,以锋利著称。我国古代称之为日本刀,又称倭刀。2.青狐皮的别名。
[ wèi dāo bì jiàn ]比喻遇战事退缩不前。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我養軍千日,用軍一時。空有滿朝文武,那一個與我退的番兵?都是些畏刀避箭的!”
[ xiào chù cáng dāo ]见“笑裏藏刀”。
[ xiào lǐ àn cáng dāo ]见“笑里藏刀”。
[ yàn líng dāo ]1.亦作“鴈翎刀”。2.短刀名。 元 张宪 《我有》诗之二:“我有鴈翎刀,寒光耀冰雪。”《水浒传》第三回:“﹝ 史进 ﹞跨一口铜鈸磐口雁翎刀,背上包裹,提了朴刀,辞别 朱武 等三人。” 李天焕 《气壮山河》:“他的警卫员握着一口寒光闪闪的雁翎刀,站在他的背后。”
[ yín dāo ]1.银质的刀。2.见“银刀军”。3.指白色的刀形鱼。
[ yín dāo jūn ]唐 王智兴 所建衙兵名。《新唐书·温璋传》:“银刀军骄横,累将姑息。”《新唐书·王式传》:“咸通 三年,徐州 银刀军乱。”亦省作“银刀”。《旧唐书·懿宗纪》:“王智兴 得 徐州,召募凶豪之卒二千人,号曰银刀、雕旗、门枪、挟马等军。”《新唐书·康承训传》:“勛 畏必诛……招亡命,收银刀亡卒艚匿之。”唐 皮日休《白门表》:“及 徐 之枝邑,派聚捕银刀族且尽,或僇而梟者,或拲而送者。”
[ tuō dāo jì ]旧小说中指武将假装败走,将刀垂下,乘敌不备,而突然回头攻击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