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明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shù míng ]谓具备明察事物的能力。
[ sì dà fā míng ]指中国古代所发明的指南针、纸、印刷术和火药。由于对世界文明有巨大的贡献,所以被世人称为四大发明。
[ pū míng ]犹黎明。
[ lín míng ]即将天明。
[ líng míng ]1.指太阳的御者 羲和。汉 焦赣《易林·噬嗑之鼎》:“三足孤乌,灵明为御。”2.神灵,神明。唐 韩愈《祭湘君夫人文》:“伏以祠宇毁顿,凭附之质,丹青之饰,暗昧不圭,不称灵明。”3.明洁无杂念的思想境界。南朝 梁 江淹《效阮公诗》之四:“宿昔秉心誓,灵明将见期。”宋 苏辙《劝子瞻修无生法》诗:“除却灵明一一空,年来丹灶漫施功。”明 屠隆《綵毫记·仙翁指教》:“须要外示放旷,内宝灵明,必能返轡上清,逍遥碧落。”4.通灵明敏。明 王守仁《<大学>问》:“何谓心?身之灵明,主宰之谓也。”明 张居正《答西夏直指耿楚侗书》:“但此中灵明,虽缘涉事而见,不因涉事而有……知此心之妙,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者,初非由于外得矣!”清 黄宗羲《与友人论学书》:“先儒以灵明知觉为心,盖本之乾知。”5.聪明,智慧。晋 王珣《歌太宗简文皇帝》诗:“灵明若神,周淡如渊。”清 黄宗羲《姜友棠诗序》:“顾今之为诗者,才入雅道,便涉艺门……纷紜胶臈,自錮其灵明。”李大钊《<晨钟>之使命》:“老辈之灵明,蔽翳於经验。”6.指精神。廖仲恺《留诀内子》诗:“我身虽去灵明在,胜似屠门握杀刀。”
[ liǔ àn huā míng yòu yī cūn ]原形容前村的美好春光,后借喻突然出现新的好形势。
[ niǎo míng ]相传为 伏羲氏 的六佐之一。执掌为民谋福利的事。
[ míng àn ]见“明暗”。
[ míng ào ]敞亮而深广。
[ míng bai ]1.内容、意思等使人容易了解;清楚;明确:他讲得十分~。2.公开的;不含糊的:有意见就~提出来。3.聪明;懂道理:他是个~人,不用多说就知道。4.知道;了解:~其中的奥妙。
[ míng bǎi zhe ]明显地摆在眼前,容易看得清楚:~有困难,他还是硬把这活儿揽下来了。
[ míng bǎo ]1.尽力保护;佑助勉励。明,通“勉”。《书·洛诰》:“公,明保予冲子。”王引之《经义述闻·尚书上》:“言公当勉保予冲子也。”《诗·周颂·访落》:“休矣皇考,以明保其身。”2.清 制,京外大臣推荐有才能的人或叙录有功劳的官员,请求以某项官职任用或加以某项荣典,奏报以后,交吏部审议,称为“明保”。如有特殊才能请求破格录用的,称为密保。《老残游记》第三回:“宫保听着很是喜欢,所以打算专摺明保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至于明保、密保的摺子上去,也一样不交部议的。”
[ míng bèi ]明确完备。
[ míng bì ]1.明君。2.谓还政于君。3.明法,严明法律。
[ míng biàn ]明确地分辨;辨别清楚。
[ míng biàn shì fēi ]把是非分清楚。
[ míng biàn ]1.谓明显地区分开来。《韩非子·有度》:“能者不可弊,败者不可饰,誉者不能进,非者弗能退,则君臣之间明辩而易治。”2.明智辩给;明畅有条理。《北齐书·司马子如传》:“荣 以 子如 明辩,能説时事,数遣奉使诣闕,多称旨,孝庄 亦接待焉。”《旧唐书·宇文融传》:“融,开元 初累转 富平 主簿,明辩有吏干。”《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八年》:“﹝ 名振 ﹞举止自若,应对愈明辩。”宋 陆游《监丞周公墓志铭》:“辞指明辩,卒皆帖服,无敢讙者。”清 刘大櫆《方君墓志铭》:“为童子时,应对长者,言词多明辩。”
[ míng biǎo ]鲜明的榜样、表率。
[ míng bǐng ]明显。昞,同“昺”。《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十四年》:“臣等穷治,辞不厌引;然众证明昞,準律当死。”
[ míng càn ]明亮,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