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uǐ cì ]1.水边。2.指船只泊岸之处,码头。
[ shuǐ cōng ]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圆筒状,粉绿色,花穗紫褐色,生在浅水中。供观赏。
[ shuǐ cūn ]水边的村落。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千里鶯啼緑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次日再看,一发结得奇异了,乃是一带寒林,水村竹屋。”清 纳兰性德《菩萨蛮·寄顾梁汾苕中》词:“烟白酒旗青,水村鱼市晴。”鲁迅《花边文学·水性》:“看 上海 报,几乎每天都有下河洗浴,淹死了人的记载。这在水村里,是很少见的。”
[ shuǐ dá dá ]1.我国古代部族名,为鞑靼族之一部。不事耕稼,以鱼为食。散处于今黑龙江省佳木斯、兴凯湖以东,包括苏联境内黑龙江下游两岸及乌苏里江东岸地区。以居近水滨,故有此名。2.元代路(地方行政区划)名。
[ shuǐ dài ]1.各种用途的装水的袋子,为饮水冷却而设计的有许多细孔的、表面能蒸发的水袋。2.从前(如士兵)用来挑水的一种皮袋,在杠子或扁担的两端各悬挑一个。
[ shuǐ dān ]1.方士所炼的一种丹药。2.桐油和石灰的混合物,用来填充器物上的缝隙,有防水作用。俗称油灰。
[ shuǐ dàng ]1.水不深的湖。2.低洼积水处。
[ shuǐ dào qú chéng ]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渠。比喻条件成熟了,事情自然会成功。《景德传灯录》卷一二:“僧曰:‘如何是妙用一句?’师曰:‘水到渠成。’”
[ shuǐ dào yú xíng ]比喻条件具备,事情就可办成。
[ shuǐ dào ]1.水流的路线,包括沟、渠、江、河等。2.水路:上海到天津打~走要两天。
[ shuǐ dào ]种在水田里的稻,有粳稻和籼稻两大类。
[ shuǐ dé ]古代阴阳家称帝王受命的五德之一。谓以水而德王。《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 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 周 得火德,秦 代 周 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汉书·郊祀志上》:“今 秦 变 周,水德之时。昔 文公 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南朝 梁 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水德方衰,天命未改。”
[ shuǐ dēng ]1.漂浮于水面的灯。旧时用以娱乐或祭神。2.指旧俗七月十五日中元节施放的河灯。
[ shuǐ dī ]1.注水以供磨墨用的文具。也称水注。2.水点;水珠。
[ shuǐ dǐ lāo yuè ]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费力气。同“水中捞月”。
[ shuǐ dǐ lāo zhēn ]在水底下捞一根针。形容很难找到。
[ shuǐ dǐ nà guā ]形容不能容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