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óng yǔ fǎn fù ]用完全相同或大同小异的语词来下定义。是一种错误的定义。如将“报幕员”定义为“报幕的人员”之类。
[ xià yǔ ]1.措辞;用语。宋 苏轼《西江月·昨夜扁舟京口》词:“此景百年几变,箇中下语千难。”宋 王楙《野客丛书·汉人下语》:“邹阳 曰‘高皇帝 收敝民之倦’,谷永 曰:‘陛下当盛壮之隆’…… 汉 人文章有如此下语者,似觉意叠,要不害於理。”2.迷信谓鬼神借活人之口为它代言。宋范镇《东斋纪事》卷五:“三司副使 陈洎 既卒,数下语处其家事……所凭而下语者小婢,才十二岁耳。”
[ xiàn dài hàn yǔ cí diǎn ]中型语文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出版。初版于1978年,1983年出第二版,1996年修订出版第三版。共收字、词六万余条。在字形、词形、注音、释义等方面力求规范。适合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使用。
[ xián yán xián yǔ ]厚着脸皮胡言乱语,撒赖。
[ xù yǔ ]1.絮絮叨叨地说。2.絮叨的话。
[ yán sān yǔ sì ]言、语:说、讲。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 yán yán yǔ yǔ ]1.谓啰里啰嗦,说个不停。2.犹言说三道四。
[ yán yǔ ]说的话:~粗鲁。~行动。[ yán yu ]说;说话:你走的时候~一声儿。问你话呢,你怎么不~?
[ yán yǔ dào duàn ]原为佛家语,指意义深奥微妙,无法用言辞表达。后指不能通过交谈、谈判的方法解决问题。
[ yán yǔ miào tiān xià ]形容言语非常精妙。
[ yàn yǔ ]1.宴饮叙谈。《诗·小雅·蓼萧》:“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郑玄 笺:“天子与之燕而笑语。”朱熹 集传:“燕,谓燕饮。”《左传·昭公十二年》“夏,宋 华定 来聘,通嗣君也。享之,为赋《蓼萧》”晋 杜预 注:“乐与 华定 燕语也。”《朱子语类》卷一一八:“长孺 起,先生留饭,置酒三行,燕语久之,饭罢辞去。”宋 无名氏《异闻总录》卷一:“﹝ 黄袭甫 ﹞出堦除纳凉,遥见官房灯烛荧煌,燕语喧哗,忽一士夫出揖……因邀入同饮。”2.闲谈;亲切交谈。《汉书·孔光传》:“沐日归休,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宋 叶适《司农卿湖广总领詹公墓志铭》:“尝与同僚燕语,顾余而叹曰:‘吾等善自立,须子一好墓铭而已。’”《明史·刘璟传》:“太祖 念 基,每岁召 璟 ……入见便殿,燕语如家人。”3.指燕子鸣叫。南朝 梁 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姑洗三月》:“鱼游碧沼,疑呈远道之书;燕语雕梁,状对幽闺之语。”宋 无名氏《西江月》词:“梁上喃喃燕语,纸间戢戢蚕生。”4.指燕子鸣声。唐 姚合《酬任畴协律夏中苦雨见寄》诗:“树暗蝉吟咽,巢倾燕语愁。”宋 戴复古《晚春》诗:“池塘渴雨蛙声少,庭院无人燕语长。”元 无名氏《替杀妻》第一折:“猛听的鶯声恰恰,燕语喧喧,蝉声歷歷。”
[ yàn yǔ yīng shēng ]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原形容大好春光。后多形容年轻女子说笑的声音。
[ yàn yǔ yīng tí ]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形容大好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