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边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biān suì ]边境的烽燧。借指边境地区的战争。
[ biān sǔn ]1.见“边笋”。2.亦作“边笋”。鞭笋。宋 吴自牧《梦粱录·竹之品》:“又有紫笋、边笋、秋笋、冬笋、天目笋等。”元 李衎《竹谱详录·竹态》:“边笋,或作鞭笋。”郁风《浩伯伯--三十年的医生》:“我们吃的是任何 上海 人也不能想像的鲜美的白鱼,还有园里刚采来的边笋。”
[ biān suǒ ]1.边境官吏情况的记录。语本《汉书·丙吉传》:“吉善其言,召东曹案边长吏,琐科条其人。”颜师古注引张晏曰:“琐,録也。欲科条其人老少及所经歷,知其本以文武进也。”宋周必大《二老堂杂志·贤关边琐》:“边琐非边徼,乃文书之録耳。”2.亦作“边锁”、“边璅”。比喻边境重镇。3.亦作“边锁”。指守边的军务。
[ biān suǒ ]见“边琐”。
[ biān tào ]居于边侧拉车的牲口的套子。
[ biān tián ]指边地的农田。
[ biān tīng ]犹边地。
[ biān tíng ]见“边庭”。
[ biān tíng ]1.边地的亭。亭是 秦 汉 时乡以下的一种行政机构。汉 贾谊《新书·退让》:“梁 之边亭与 楚 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 之边亭劬力而数灌,其瓜美。”2.边地的驿亭。唐 陈子昂《还至张掖古城闻东军告捷赠韦五虚己》诗:“孟秋首归路,仲月旅边亭。”3.边地的亭燧、亭障。《后汉书·铫期王霸等传论》:“且临守偏海,政移獷俗,徼人请符以立信,胡貊 数级於郊下,至乃卧鼓边亭,灭烽幽障者将三十年。”晋 张载《杂诗》之七:“长鋏鸣鞘中,烽火列边亭。”南朝 宋 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羽檄起边亭,烽火入 咸阳。”唐 贺朝《从军行》:“烽沉灶灭静边亭,海晏山空肃已寧。”4.泛指边疆。《旧唐书·东夷传·百济》:“比夫流血边亭,积尸疆埸,耕织并废,士女无聊,岂可同年而语矣。”唐 王晙《谢追赴大礼表》:“今长 河 始冰,大漠初雪,边亭有贼,今正其时。”
[ biān tíng ]1.边境地区的政府。2.边疆。
[ biān tóu ]1.〈方〉尽头。2.〈方〉接近某一固定时刻的一段时间。
[ biān tú ]边境地图。
[ biān tǔ ]犹边地。汉 王充《论衡·书虚》:“舜 葬於 苍梧,禹 葬於 会稽,巡守年老,道死边土。”唐 司马扎《古边卒思归》诗:“边土无膏腴,閒地何必争。”清 毛张健《寄衣曲》:“今年寄衣风復雨,不识何时到边土。”
[ biān tún ]1.亦作“邉屯”。指戍边屯田。2.指戍边屯田的军队。
[ biān tuò ]边地军营巡夜打更的梆子声。
[ biān wài ]1.边境之外的地方。汉 王充《论衡·指瑞》:“何故远去中国,处於边外。”元 阎复《丞相阿术赠谥制》:“边外开边,四达弗庭之域;将门出将,三持分閫之权。”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豆腐》:“今四海九州,至边外絶域,无不有此。”2.边远地区。《宋书·徐湛之江湛等传论》:“世祖 弱年轻躁,夙无朝宠,累任边外,未尝居中。”
[ biān wēi ]指边疆的危急形势。
[ biān wéi ]边隅,边地。《南齐书·刘怀珍传》:“明年,怀珍 启求还,孝武 答曰:‘边维须才,未宜陈请。’”
[ biān wěi ]犹边任。
[ biān wèi ]亦作“邉卫”。明 清 边境地区的卫所。《明史·兵志二》:“三年脱班,仍调边卫。”明 何景明《宁母朱太夫人状》:“永乐 间,从戎定邉卫,因家焉。”明 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五:“不依原伍因而纵令,在卫者指挥以下杖一百,各递降调边卫。”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审鞫》:“或亦有致命伤痕者,发边卫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