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uī yuán ]1.赦宥罪者而追回处罚之成命。2.犹追根。
[ zhuī yuǎn ]1.祭祀尽虔诚,以追念先人。《论语·学而》:“慎终追远。”邢昺 疏:“追远者,远谓亲终既葬,日月已远也,孝子感时念亲,追而祭之,尽其敬也。”《南史·后妃传上·宋孝武昭路太后》:“又詔述太后恩慈,特齐衰三月,以申追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五回:“上一个‘祭’字是祭祖宗,是追远的意思。”2.追念前贤。汉 班昭《东征赋》:“入 匡 郭而追远兮,念夫子之厄勤。”《宋书·王僧达传》:“生平素念,愿闲衡庐,先朝追远之恩,早见荣齿。”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闻之,使人追远之心,油然而生。”
[ zhuī yuǎn shèn zhōng ]犹言慎终追远。
[ zhuī yún zhú diàn ]极言迅疾。
[ zhuī zèng ]在人死后授予某种官职、称号等。
[ zhuī zhēng ]1.追徵:1.亦作“追征”。催迫征收。唐 韩愈《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有者皆已输纳,无者徒被追徵。”清 蒲松龄《钱粮比较说》:“如以四季比较,倘虑其追征之缓,或至有误国课,合无便定为每年十次比较。”2.加征;补征。《明史·葛守礼传》:“自 嘉靖 三十六年以后完欠、起解、追徵之数及贫民不能输纳,备録簿中。”明 王世贞《中官考九》:“真定、山西 等处所输柴炭,运官揽头,积有逋负;工部以为此因加耗过多,所徵运不及,请以明加及暗加之半,竝準正数,其餘覆实追徵。”3.催迫征召。唐 谷神子《博异志·敬元颖》:“天命追徵,多故为不赴集役。”《旧唐书·孔纬传》:“累詔追徵,皆无承秉,非臣子之义也。”4.追回没收。《元典章新集·刑部·徵赃》:“贼人 林士贵 等三名犯在革前,发在革后,已招明白,追徵正赃,给主了当。”《元典章新集·兵部·整治军兵》:“管军官吏违例歇空,代替军役,所要军钱,格前已招明白,赃物拟合追徵。”元 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二折:“后因事发,问 傅彬 追徵赃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