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道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qīng dào qí ]古代官员等外出时仪仗队所持的旗帜。
[ qīng dào shǐ ]古代帝王出巡时的侍从官。
[ qū dào ]谓某种主张无法实行。汉 扬雄《法言·寡见》:“如贤人谋之美也,詘人而从道;如小人谋之不美也,詘道而从人。”元 房皞《思隐》诗:“情知老去无多日,且向闲中过几年。詘道詘身俱是辱,爱诗爱酒总名仙。”
[ quán dào ]谓完满地掌握为君之道。
[ qiú dào ]1.寻找道路。2.追求得道。3.求助于道术。
[ rì mù dào yuǎn ]比喻处境十分困难,到了末日。也形容穷困到极点。同“日暮途远”。
[ róu dào ]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日本人吸收中国摔跤技术结合日本武技而创造。两人徒手相搏,以将对方摔倒或使对方的背着地达30秒为胜。
[ sān dào ]1.指人子事亲的三种孝道,即生养、死葬和祭祀。《礼记·祭统》:“是故孝子之事亲也,有三道焉:生则养,没则丧,丧毕则祭。”2.三路。《北史·齐武成帝纪》:“周 将 杨忠 ……等二十餘万人,自 恒州 分为三道,杀掠吏人。”3.指国体、人事、直言。《汉书·晁错传》:“选贤良明於国家之大体,通於人事之终始及能直諫者,各有人数,将以匡朕之不逮,二三大夫之行,当此三道。”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三道:国体、人事、直言也。”南朝 齐 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懋陈三道之要,以光四科之首。”4.三道试题。《新唐书·选举志上》:“答时务策三道。”5.指古代军事理论上的正道,奇道,伏道。宋 苏洵《权书·攻守》:“攻者有三道焉,守者有三道焉。三道:一曰正,二曰奇,三曰伏。”
[ sān dào tóu ]指旧 上海 租界里的外国警察头目,因制服臂章上有三条横的标记,故称。
[ sān è dào ]佛教谓六道轮迴中作恶业者受生的三个去处。即:造上品十恶业者堕入的地狱道;造中品十恶业者堕入的饿鬼道;造下品十恶业者堕入的畜生道。
[ sàng dào ]谓丧礼之义。
[ shàng dào ]1.君上之道。《易·节》:“六四:安节,亨。《象》曰:安节之亨,承上道也。”高亨 注:“六四为阴爻,为柔;九五为阳爻,为刚。六四居九五之下,是为柔从刚。象臣民遵从君上之道。”2.玄妙之道。马王堆 汉 墓帛书《道原》:“上道高而不可察也,深而不可则(测)也。”南朝 梁 陶弘景《真诰》卷四:“遂开上道,允得妙门。”《云笈七籤》卷九:“此三洞经符,上道之纲纪,太虚之玄宗,上真之首经矣,岂中仙之所闻哉。”3.指太阳近北极的轨道。《隋书·礼仪志一》:“自 开皇 以来,日近北极,行於上道,晷度延长。”明 叶子奇《草木子·钩玄》:“或者谓有道之国,日行上道而长。”4.通衢,大路。唐 严维《酬谢侍御喜王宇及第见贺不遇之作》诗:“柳映三桥发,花连上道明。”5.出发上路,启程。晋 李密《陈情事表》:“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於星火。”明 苏伯衡《瞻云轩记》:“武毅公 尝上休致之请矣,及 云南 之命下,即日上道,初不以老为辞,其为忠也,何以加诸。”郭小川《雪兆丰年》诗:“万里前程,就从此上道。”
[ shàng guǐ dào ]比喻事情开始正常而有秩序地进行。
[ shèng dào ]1.圣人之道。也特指 孔子 之道。《庄子·天道》:“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汉 扬雄《法言·问明》:“甚矣,圣道无益於庸也。”《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始自 秦 世,不师圣道,私以御职,姦以待下。”唐 韩愈《请复国子监生徒状》:“今圣道大明,儒风復振,恐须革正,以赞鸿猷。”明 王守仁《传习录》卷上:“见圣道之全者惟 颜子。”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我出世的时候是 清 朝末年,孔夫子 已经有了‘大成至圣文宣王’这一个阔得可怕的头衔,不消说,正是圣道支配了全国的时代。”2.佛教谓出离生死烦恼之道。即“四圣諦”与“八正道”的合称。《成实论·四无畏品》:“谓修圣道不能尽结,既不尽结,何能离苦?”唐 道绰《安乐集》卷上:“依大乘圣教,良由不得二种圣法以排生死,是以不出火宅。何者为二?一谓圣道,二谓往生浄土。”宋 陆游《自警》诗:“圣道功殊浅,尘缘习未除。”参见“八正道”。
[ shì dào ]指社会状况。
[ shī dào zūn yán ]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 shí dào ]石砌的山路。
[ shǒu dào ]旧时称省治所在的道。亦指该道的道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七回:“到得那里时,只见藩臺以下,首道、首府、首县,都在那里,还有保甲局总办、委员,黑压压的挤满一花厅。”
[ shì dào ]1.佛教和道教的并称。明 沉德符《野获编·释道·僧道异恩》:“盖 宪宗 於释道二教,俱极崇信如此。”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有卷名“释道”。2.指僧人和道士。清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星灯》:“初八日传为诸星下界,燃灯为祭……观寺释道亦将施主檀越年命星庚记注,於是夕受香仪。”
[ shuǐ lù dào chǎng ]佛教法会的一种。僧尼设坛诵经,礼佛拜忏,遍施饮食,以超度水陆一切亡灵,普济六道四生,故称。宋 苏轼《释迦文佛颂》引:“元祐 八年十一月十一日,设水陆道场供养。”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改日做个水陆道场,超度你升天便了。”《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 王氏 ﹞请旧日尼院中各众,在墓前建起水陆道场三昼夜,以报大恩。”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七五》:“但在这里,却也太没有生气,只见和尚自做水陆道场,男男女女上庙拜佛,真令人看得索然气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