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东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dōng píng ]1.地名。在今山东省。2.指汉刘苍。因其封东平王,故称。
[ dōng píng xiàn sòng ]《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 汉 明帝 永平 ﹞十五年春行幸 东平 ……帝以所作《光武本纪》示 苍,苍 因上《光武受命中兴颂》,帝甚善之。”后因以“东平献颂”为宗室歌颂帝德的典实。《三国志·魏志·中山恭王袞传》:“昔 唐叔 归禾,东平 献颂,斯皆骨肉赞美,以彰懿亲。”
[ dōng píng zhī shù ]《汉书·东平思王刘宇传》“﹝ 东平 思王 刘宇﹞立三十三年薨”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刘劭 王象《皇览》:“东平思王 冢在 无盐,人传言王在国思归京师,后葬,其冢上松柏皆西靡也。”后因以“东平之树”谓人死后犹不泯眷恋故国之情。南朝 梁 刘孝标《重答刘秣陵沼书》:“或有自其家得而示余者,余悲其音徽未沬,而其人已亡……若使 墨翟 之言无爽,宣室 之谈有徵,冀 东平 之树,望 咸阳 而西靡。”北周 庾信《周使持节大将军丘乃敦崇传》:“游魂寃结,非无 广汉 之城;久客思归,唯有 东平 之树。”
[ dōng pō ]1.东边坡地。唐 苏颋《先是新昌小园期京兆尹一访兹愿不果率然成章》诗:“寂寞东坡叟,传呼北里人。”唐 白居易《东坡种花》诗之二:“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2.地名。在 湖北省 黄冈县 憢东。宋 苏轼《东坡》诗:“雨洗 东坡 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3.宋 苏轼 自号 东坡居士,因以“东坡”为其别称。宋 施彦执《北窗炙輠》卷上:“昨 强幼安 来説话,引援甚富。某谓之曰:‘若此者,六一 语;若此者,温公 语;若此者,东坡 语;若此者,山谷 语;强幼安 语却在甚处?’”明 王鏊《震泽长语·文章》:“东坡 为诗,无非讥切时政,借曰意在爱君,亦从讽諫可也。”清 吴汝纶《与杨伯衡论方刘二集书》:“於八家则 望溪 近 欧 曾,而 海峰 近 东坡。”参见“东坡居士”。
[ dōng pō gēng ]指 苏轼 所烹调的一种菜羹。宋 苏轼《东坡羹颂》引:“东坡羹,盖 东坡居士 所煮菜羹也。不用鱼肉五味,有自然之甘。其法以菘若蔓菁若芦菔若薺,皆揉洗数过,去辛苦汁,以生油少许涂釜缘及瓷盌在菜汤中,入生米为糝。”宋 苏轼《狄韶州煮蔓菁芦菔羹》诗:“我昔在田间,寒庖有珍烹,常支折脚鼎,自煮花蔓菁。中年失此味,想像如隔生。谁知南 粤 老,解作东坡羹。中有芦菔根,尚含晓露清。勿语贵公子,从渠嗜羶腥。”
[ dōng pō jīn ]古代头巾的一种。相传为 宋 苏轼 所戴,故称。
[ dōng pō jū shì ]宋 著名文学家 苏轼 之号。
[ fú rú dōng hǎi ]祝颂的话。祝 愿一个人的福气像东海那样广大无边。常与“寿比南山”连用。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花灯轿莲女成 佛记》:“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佳期。从今后,儿孙昌盛,个个赴丹墀。”
[ gǔ dōng ]购买公司股票或持有公司股份 的公司出资人。股东对公司享有资产收益权、重大事务的表决权和知情权等。
[ ēn dōng ]奴仆对主人的尊称。
[ lǎo dōng ]老东家。
[ lǎo dōng jiā ]1.多年的雇主。杨沫《东方欲晓》第一部四:“不料想老东家把算盘子儿一拨拉,反说 王福东 欠他三十多块钱。”2.指年长一辈的东家。相对“少东家”而言。姚时晓《别的苦女人》:“这样大的厂,老东家手里创起来也不容易呀。”
[ lǎo dōng rén ]老东家。
[ lǎo dōng xī ]詈词。称老年人。《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説着,这才问多少日子了,一面又抱怨两妈妈説:‘这个老东西,怎么也不先透给我个信儿呢?’”孙犁《白洋淀纪事·钟》:“没有忘记他的人只有两个吧,一个是 大秋,一个是 林德贵 那老东西。”徐迟《精神分析》:“黄秘书 心里也在想,这老东西今天分明得意非凡。”
[ chāi dōng bǔ xī ]拆掉东边去补西边。比喻临时勉强应付。
[ chāi dōng qiáng bǔ xī qiáng ]拆倒东边的墙,以修补西边的墙。比喻临时勉强应付。亦比喻临时救急,不是根本办法。
[ dōng pō qī jí ]别集名。北宋苏轼著。一百一十卷。有《东坡集》、《后集》、《续集》、《奏议集》、《外制集》、《内制集》、《应诏集》七种。自宋至清,注本很多。今有中华书局出版的孔凡礼点校的《苏轼诗集》(1982年)、《苏轼文集》(1986年)。
[ dōng pō ròu ]宋 苏轼 贬 黄州 时,曾戏作《猪肉颂》诗:“净洗鐺,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 dōng pō shī tǐ ]指以 苏轼 为代表的豪迈奔放的诗体。
[ dōng pō shū yuàn ]宋 著名文学家 苏轼 贬谪 儋州 时游乐和讲学的旧址。始建于 元 延祐 年间。在今 海南省 儋县 中和镇,为 海南岛 的重要古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