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óu bǎi bìng ]旧时有于端阳节出游的风俗。据云此举可以消除疾病,故称。艾芜《端阳节》八:“大胆地同妈或是嫂嫂到晴朗天空下,田野里,随便走走。--这叫做‘游百病’,据说,从此一年内便不容易染上疾病了。”
[ yuán xiàn bìng ]见“原宪贫”。
[ táng niào bìng ]一种慢性病。在遗传或不良环境因素作用下,体内胰腺中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糖代谢紊乱,糖分从尿中排出体外。主要症状是多尿、多饮、多食、疲乏、消瘦等。易并发动脉硬化、视力障碍、皮肤化脓感染等。
[ tán bìng ]指精神性疾病。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五·蹇少保》:“继又传报 赵太守 以痰病死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六回:“谁知他第三天又来了,无非是那几句话;我倒疑心他得了痰病了。”巴金《谈<秋>》:“遗书里所提到的痰病,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神经病。”
[ wō zǐ bìng ]方言。即伤寒病。因一人患病,常传染全家,故称。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七:“﹝ 李毛驴 ﹞租种两年地,两个毛驴都贴了,光剩下个外号,小嘎又闹窝子病死去,娘们走道了。”原注:“窝子病,伤寒。”
[ wéi mó bìng ]《维摩经·文殊师利问疾品》载:佛在 毘耶离城 庵摩罗园,城中五百长者子至佛所请说法时,居士 维摩诘 故意称病不往。佛遣 舍利弗 及 文殊师利 等问疾。文殊 问:“居士是疾何所因起?”维摩诘 答曰:“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众生得不病者,则我病灭。”后用“维摩病”谓佛教徒生病。宋 苏轼《和钱四寄其弟和》:“年来总作 维摩 病,堪笑东西二老人。”亦作“维摩疾”。清 周亮工《病僧》诗:“谁任 维摩 疾,空牀黄叶林。”
[ xīn bìng ]1.忧愁烦闷的心情:最近他好像有什么~。2.隐情或隐痛:这是他的一块~,你不要随便捅。
[ xīn fù zhī bìng ]指体内致命的疾病。比喻严重的隐患。同“心腹之疾”。
[ xiǔ bìng ]衰老多病。《南史·陈暄传》:“吾既寂漠当世,朽病残年,产不异於 颜 原,名未动於卿相。”
[ yē shí bìng ]中医指食不下咽的病。
[ xiāng sī bìng ]指男女相思所引起的烦恼、郁闷,以至憔悴、瘦损等现象。宋 洪迈《夷坚丁志·孙五哥》:“世俗所言相思病,有之否?我比日厌厌不聊赖,肠皆掣痛如寸截,必以此死。”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休道这生,年纪儿后生,恰学害相思病。”《警世通言·陈可常端阳仙化》:“可知道这秃驴词内都有赏‘新荷’之句,他不是害什么心病,是害的相思病。”沈从文《主妇集·王谢子弟》:“湘云 这小孩子,真是害了相思病。”
[ tóng bìng ]比喻毛病或遭遇相同的人。
[ tóng bìng xiāng lián ]比喻有同样不幸遭遇的人互相同情。汉赵晔《吴越春秋》卷四:“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怜:怜惜,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