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ī wèn ]私下请问或询问。《晏子春秋·问下十》:“寡人受貺矣,愿有私问焉。”《汉书·何武传》:“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职在进善退恶。吏治行有茂异,民有隐逸,乃当召见,不可有所私问。”《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杨坚 私问 德林 曰:‘欲何以见处?’”
[ sī xì ]私人的嫌隙。《南史·张邵传》:“初,王华 与 邵 不和,及 华 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 曰:‘子陵 方弘至公,岂以私隙害正义?’”王通《元经·元康七年》“梁王 肜(司马肜)陷王师杀 周处”唐 薛收 传:“‘杀 周处’,以 肜 私隙害贤人,故书 肜 陷杀之尔。”
[ sī xià ]1.背地里;不公开的场合:~商议。这种事只能在~谈,不能在会上讲。2.自己进行,不通过有关部门或公众:~调解。‖也说私下里。
[ sī xián ]私人间的嫌隙;个人间的不和。《晋书·刘乔传》:“宜释私嫌,共存公义。”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六节:“张保皋、郑年 为保护 新罗 民众,放弃私嫌,合力禁止人口卖买,无愧为 新罗国 的英雄。”
[ sī xiāng shòu shòu ]授:给予;受:接受。指不是公开的给予和接受。
[ sī xiāo ]旧时指私贩食盐的人。现泛指走私或贩毒的人。
[ sī xié huān hǎo ]谓男女间非明媒正娶而发生关系。《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古來才子佳人,往往私諧歡好,後來夫榮妻貴,反成美談。”
[ sī xiè ]1.指个人轻慢或不严肃的态度。《礼记·表记》:“不敢以其私褻事上帝。”宋 王禹偁《谏议大夫臧公墓志铭》:“公为人廉直刚决……凡妻之昆弟、姊妹之婿,接之甚谨,虽竟月踰年,语不及于私褻,人以此为难。”2.谓淫秽。明 顾起元《客座赘语·前记异闻》:“东昏 於诸楼阁壁上,画男女私褻之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