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ì yè ]1.正在学校学习。2.指虽已离校但并未学到规定毕业的年限或并未达到规定毕业的程度。
[ xiāng yè ]宰相的功业。亦喻巨大的功绩。《宋史·陈尧佐传论》:“尧佐 相业虽不多见,世以宽厚长者称之。”明 刘基《次韵和石末公开读有感》:“百年万国奉王正,相业臺纲属老成。”清 黄景仁《过贾秋壑集芳园故址》诗:“若论相业慙何地,便有仙居借自天。”赵朴初《周总理挽诗》:“相业史谁儔?丹心日许共。”
[ zhǎn yè ]开展业务,特指保险公司的业务人员开展保险业务:广泛运用直销、营销、代办三种~手段。
[ zhèn yè ]1.谓救济之使有产业。2.治业。
[ chóng wēn jiù yè ]指再做以前曾做的事。
[ zhǔ yè ]1.主管产业。《文献通考·田赋五》:“隆兴 元年,詔:‘应人户抛下田屋,如有归者,依旧主业。’”2.主要产业。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以农业为主业的国家,奴隶制比游牧国要发达些。”
[ zhe yè ]1.从事某种行业。2.从事某种行业或生业。
[ xiǎo yè zhǔ ]占有少量资财,从事小规模的生产经营,不雇用或雇用少数工人的小工商业者。
[ zuò yè ]1.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功课;部队给士兵布置的训练性的军事活动;生产单位给工人或工作人员布置的生产活动:课外~。~计划。2.从事这种军事活动或生产活动:带电~。队伍开到野外去~。
[ xiū yè ]1.停止营业。2.学习单位结束一个阶段的学习。
[ zá yè ]1.古代指农、工、商等业之外的其它行业。《史记·货殖列传》:“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佗杂业不中什二,则非吾财也。”张守节 正义:“言杂恶业,而不在什分中得二分之利者,非世之美财也。”唐 沉亚之《盩厔县丞厅壁记》:“市閭杂业者,多于县人十九,趋农桑业者十五。”2.指杂活。萧军《五月的矿山》第八章:“这是 张洪乐 的邻居 吴天福,一个在井下做杂业的工友。”
[ zào kǒu yè ]亦作“造口孽”。佛教称犯妄言、恶口、两舌和绮语等罪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