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天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rén jiān tiān táng ]指人世间极美好的地方。
[ rì chū chù tiān zǐ ]隋 唐 时 日本 国王的自称。《隋书·东夷传·倭国》:“大业 三年,其王 多利思比孤 遣使朝贡。使者曰:‘闻海西菩萨天子重兴佛法,故遣朝拜,兼沙门数十人来学佛法。’其国书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云云。”参见“日没处天子”。
[ sān shí èr tiān ]1.佛教小乘有部称欲界十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为三十二天。2.道教称东南西北方各有八天,合称三十二天。
[ sān shí liù dòng tiān ]道家称神仙居住人间的三十六处名山洞府。
[ sān shí liù tiān ]道教称神仙居住的天界有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四梵天、三清天、大罗天,共三十六重。见《云笈七籤》卷二一。
[ sān shí liù tiān gāng ]道教称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小说家即以附会于 梁山泊 中的三十六位头领。
[ sān shí sān tiān ]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后形容最高的地方。
[ sān tiān ]1.我国古代关于天体的学说,有浑天、宣夜、盖天三家,称为“三天”。2.道教称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为三天。3.佛教称欲界、色界、无色界为三天。4.泛指天空。5.指清代皇子及诸王公读书的前、中、后三殿。
[ sān tiān dǎ yú,liǎng tiān shài wǎng ]比喻对学习、工作没有恒心,经常中断,不能长期坚持。
[ shàn tiān bǔ ]宋 时风俗。流行于 山东 地区。宋 李石《续博物志》卷五:“山东 风俗,遇正月,取五姓女年十餘岁共卧一榻,覆之以衾,以箕扇之,良久如梦寐。或欲刺文绣,事笔砚,理管絃,俄顷乃寤,谓之扇天卜,以乞巧。”
[ shàng bàn tiān ]时间词。上午。
[ shàng bù zài tiān,xià bù zháo dì ]《韩非子·解老》:“﹝人﹞上不属天,而下不著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上不属天,谓非星辰之类;下不著地,谓非草木之类。后以“上不在天,下不着地”形容偏僻闭塞的地方。《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只叫他在这上不在天下不着地的地方,给我结了几间茅屋,我同老母居住。”
[ shàng bù zháo tiān,xià bù zháo dì ]比喻两头没有着落。
[ shāo tiān huǒ bǎ ]比喻急躁的性子。
[ shāo tiān ]朝天。
[ shí kuǎn tiān tiáo ]洪秀全、冯云山 所制定的拜上帝会的十项会员守则,起义后成为 太平天囯 的革命纪律。内容为:崇拜皇上帝,不好拜邪神,不好妄题皇上帝之名,七日礼拜颂赞皇上帝恩德,孝顺父母,不好杀人害人,不好奸邪淫乱,不好偷窃劫抢,不好讲谎话,不好起贪心。
[ shǒu tiān ]谓观测天文现象。
[ sī tiān ]1.掌管有关天象的事务。《国语·楚语下》:“顓頊 受之,乃命南正 重 司天以属神。”韦昭 注:“司,主也。”《明史·职官志三》:“﹝ 洪武 ﹞三年改司天监为钦天监。四年詔监官职专司天,非特旨不得陞调。”2.负责观察天象等自然现象以占断吉凶的人。唐 于尹躬《南至日太史登台书云物》诗:“司天为岁备,持简出人羣。”宋 沉括《梦溪续笔谈》:“王元之 知 黄州 日,有两虎入郡城夜鬭,一虎死,食其半。又群鸡夜鸣,司天占之曰:长吏灾。”清 赵翼《静观》诗之三:“吾将问司天,推测倘有术。”3.运气说术语。与“在泉”相对。意为掌握天上的气候变化。司天定居于客气第三步气位,统主上半年气候变化的总趋向。在泉象征在下,定居于客气第六步气位,值管下半年气候变化的总趋向。古代医家运用“司天”、“在泉”来预测每年的岁气变化并推断所患疾病。《素问·五常政大论》:“少阳司天,火气下临,肺气上从,白起金用,草木眚。”《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你等熟读《本草》,先知了药性,纔好用药。上者要看本年是甚司天,就与他分个温凉。二者要看害病的是那地方人,或近山或近水,就与他分个燥湿。”《医宗金鉴·运气要诀·主气歌》“显明之右君位知”注:“正南客气,司天之位也,司天之右,天之右间位也。”参见“五运六气”。
[ sī tiān jiàn ]1.职官名。司天台的主管官员。2.官署名。
[ sī tiān tāi ]1.官署名。掌管观察天象、考定历数等职。历代设置专官,称太史令。隋 改太史监,唐 初改为太史局,以后名称屡改,有秘书阁局、浑天监、浑仪监、太史监等名。至 唐 肃宗乾元 元年改为司天台。除占候天象外,并预造来年历颁于天下。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二》。2.犹天文台。又称观天台。观测天象的建筑。《元史·世祖纪七》:“太史令 王恂 等言:‘建司天臺於 大都,仪象圭表皆铜为之,宜增铜表高至四十尺,则景长而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