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ī zì bù gǒu ]苟:马虎,随便。形容写文章不随便下笔,每一个字都要斟酌。
[ yī zì cháng chéng ]排列成一长条的阵势。也指一言奏效,可比长城。
[ yī zì jiān jīn ]形容文字极其珍贵。兼金,价值倍常的好金。
[ yī zì jīn ]1.古时头巾之一种。相传起于 宋 韩世忠。宋 洪迈《夷坚甲志·韩郡王荐士》:“韩郡王 既解枢柄,逍遥家居,常顶一字巾,跨骏骡,周游湖山之间。”又见 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繫年要录·绍兴十一年》。2.京剧中丑角、书僮所用的巾帻。苏少卿《平剧手册·行头砌末例释》:“一字巾,一个。黑缎带约三分阔,上有水钻。丑角、书僮等用。”
[ yī zì lián chéng ]极言文辞的精妙。
[ yī zì qiān jīn ]秦相吕不韦叫门客著《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出布告,称有能增减一字的,就赏给千金(见于《史记·吕不韦列传》)。后来用“一字千金”称赞诗文精妙,价值极高。
[ yī zì rù gōng mén,jiǔ niú bá bù chū ]俗谚。谓一张状纸送进衙门,便身遭讼累,无从摆脱。语出《普灯录·黄龙慧南禅师》:“一字入公门,九牛曳不出。”元 无名氏《苏九淫奔》第二折:“俺娘千不肯,万不肯,递了状纸,送到当官。自古道:‘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这早晚公差敢待来也。”《醒世姻缘传》第四六回:“我恐怕他后来改了口,所以哄他叫写个禀帖给我做了凭据,叫他改不得口。只这他自己的状纸上好些别脚,‘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哩!”黄远庸《最近之秘密政闻》:“吴景濂 君尤决絶,大似守‘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之戒者。”
[ yī zì shī ]改正一个字的老师。唐代诗僧齐己作《早梅》诗,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之句,郑谷改“数枝”为“一枝”。时人称郑谷为“一字师”。见宋陶岳《五代史补》卷三。
[ yī zì shū ]谓短札。唐 包佶《尚书宗兄使过诗以奉献》:“雨散三年别,风传一字书。”宋 陈与义《邓州西斋书事》诗之三:“易求 苏子 六国印,难得 河桥 一字书。”
[ yī zì wáng ]谓王号以一字为封。历朝均有,至 辽 则以为尊。
[ yī zì yī bǎn ]形容说话从容清楚。
[ yī zì yī jù ]形容人说话清楚从容。
[ yù zì ]1.刻于玉上的文字,多指仙道书的内容。2.对他人文字的美称。
[ zá zì ]汇集在一起的各类日常用字(多用于书名):《农村四言~》。
[ zhào zì ]元 代书法家 赵孟頫 的字体。其特点是圆润秀媚,结构谨严。
[ zhèng bǐ zì ]即正体字。与简笔字相对。
[ zhòng zì ]1.重迭的字。2.指同一首诗中重复的字。近体诗因篇幅短,格律严,尤忌一篇中同字重复,否则即谓某字犯重,成为疵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