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àn yán ]1.散言,宣言。2.随便地说。3.莫言;别说。
[ qī yán ]1.指七字诗句。2.指七言诗。
[ qī yán lǜ shī ]诗体名。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平仄、对仗及用韵,都有一定格律。
[ qī yán tǐ ]即七言诗。郭沫若《当前诗歌中的主要问题》:“拿七言体来说,正式出现于 曹丕 的诗中,但它真正流行起来还来 唐朝,到现在已经一千多年。”
[ niǎo yán ]1.犹鸟语。鸟鸣声。2.说话似鸟鸣。比喻难以听懂的话。古指四夷外国之言。
[ nà yán ]1.古官名。主出纳王命。《书·舜典》:“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孔 传:“纳言,喉舌之官,听下言纳於上,受上言宣於下,必以信。”按,秦 汉 不置,王莽 依古制,改大司农为纳言,有纳言将军 严尤。北周 初有御伯中大夫,掌出入侍从。保定 四年改御伯为纳言。宣帝 末又置侍中。隋 避 文帝 父 杨忠 诔,改侍中为纳言,炀帝 大业 十二年又改纳言为侍内。唐 初为纳言,唐 武德 四年改为侍中。参阅《通典·职官三》。2.尚书等近臣所用帻巾。《后汉书·舆服志下》:“尚书幘收,方三寸,名曰纳言,示以忠正,显近职也。”
[ nà yán shì ]新莽 时所置尚书属官。
[ piàn yán ]简短的几句话:~只字。~可决。
[ piàn yán zhī yǔ ]零零碎碎的话语。形容语言文字数量极少。
[ piàn yán zhī zì ]见〖片纸只字〗。
[ qí yán ]1.盟誓之辞,统一的言辞。《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是夜也, 赵孟 及 子晳 盟以齐言。” 杨伯峻 注:“以齐言者,统一盟辞,至盟时不得覆讼争也。”2.讲 齐国 的方言。《韩诗外传》卷四:“ 楚 之狂者 楚 言, 齐 之狂者 齐 言,习使然也。” 汉 贾谊 《新书·保傅》:“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无正也,犹生长於 齐 之不能不 齐 言也。”
[ qiān lǐ jié yán ]指与远方朋友相约之言。
[ qiáng yán ]1.亦作“彊言”。犹强谏。2.亦作“彊言”。强为之说,硬说。
[ qiē yán ]犹直言。《汉书·成帝纪》:“冀闻切言嘉谋,匡朕之不逮。”汉 刘向《说苑·贵德》:“忠良切言,皆鬱於胸。”《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八年》:“时大臣有不欲者,於詔语中设六事以禁切言者。”清 冯定远《钝吟杂录》:“诗之为文,一出一入,有切言者,有微言者,轻重无準,唯在达其志耳。”
[ rén yán ]1.仁德教化的言论。2.仁人的言论。详“仁言利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