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ī yǔ ]诗的语言。《汉书·礼乐志》:“其威仪足以充目,音声足以动耳,诗语足以感心,故闻其音而德和,省其诗而志正,论其数而法立。”宋 刘攽《和杨十七伤苏子美》:“穷途诗语尤慨慷,暮年笔法加豪逞。”郭沫若《我的作诗的经过》:“诗语的定型反复,是受着 华格讷 歌剧的影响。”
[ shī yù ]因所作之诗而引起的讼案。宋 张舜民《画墁集·郴行录》:“子瞻 坐诗狱,謫此已数年。”清 顾炎武《赴东》诗序:“莱 人 姜元衡 訐告其主 黄培 诗狱,株连二三十人。”章炳麟《訄书·哀清史》:“雍正 兴诗狱,乾隆 毁故籍。”
[ shī yún zǐ yuē ]《诗经》所说和孔子所言。二者均为历代儒者遵奉的信条。因用以泛指儒家言论或经典著作。
[ shī yùn ]1.做诗所押的韵。2.做诗所依据的韵书,一般指做旧诗所依据的《平水韵》,平、上、去、入四声共106韵。
[ shī zǎi xiàng ]1.诗人领袖。2.指杜甫。
[ shī zhài ]谓他人索诗或要求和作,未及酬答,如同负债。
[ shī zhàng ]1.诗的清单。2.题上诗的帐幔。
[ shī zhào ]谓所作诗的内容成为后来发生的事情的预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