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īng yáng ]1.黑色的羊。2.传说中木精,煞神。3.见“青羊宫”。
[ qīng yáng gōng ]道教观名。在 四川省 成都市。唐 代始建,清 初重建。有铜制青羊、铁铸瓶等古物和 八角亭、青羊桥 等古迹。每年农历二月间有花会,为 成都 游览胜地。宋 陆游《梅花》诗:“青羊宫 前 锦江 路,曾为梅花醉十年。”清 厉鹗《小圃手植红梅始花赏以长句》:“青羊宫 路絳霄春,入骨阳和信息真。”亦省作“青羊”。宋 陆游《记梦》诗:“梦到 青羊 看修竹,道人告我丹将熟。”自注:“青羊宫 在 成都 南门外浣花道中。”
[ qīng yáng ]1.指春天。《尸子·仁意》:“春为青阳,夏为朱明。”《汉书·礼乐志》:“青阳开动,根荄以遂。”唐 潘孟阳《元日和布泽》诗:“青阳初应律,苍玉正临轩。”明 何景明《发京邑》诗之三:“青阳蔼废墟,春气感鸣禽。”郭沫若《叹逝》诗:“可是恨冬日要别离?可是恨青阳久不至?”2.明堂名。明堂有五室,位于左面东方的叫青阳,为帝王祭祀、布政之所。《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十年》:“己未,魏 主宗祀 显祖 於明堂以配上帝,遂登灵臺以观云物,降居青阳左个,布政事。”胡三省 注引 郑氏 曰:“青阳左个,大寝东堂北偏。”3.犹清扬,谓眉目清秀。《韩诗外传》卷一:“孔子 曰:‘夫《诗》不云乎: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青阳宛兮。’”汉 应瑒《神女赋》:“腾玄眸而睋青阳,离朱脣而耀双辅。”4.指青春年少的面容。唐 李贺《赠陈商》诗:“黄昏访我来,苦节青阳皱。”姚文燮 注:“苦节自矢,虽春姿亦为之枯槁也。”5.古代春天郊祀歌名。《史记·乐书》:“常有流星经於词坛上,使僮男僮女七十人俱歌。春歌《青阳》,夏歌《朱明》”三国 魏 阮籍《乐论》:“自 西陵《青阳》之乐,皆取之於竹。”《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三·北齐明堂乐歌十》:“《青阳》奏,发《朱明》。”6.传说中 黄帝 二十五子之一,与 夷鼓 同为 己 姓。《国语·晋语四》:“黄帝 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人而已,唯 青阳 与 夷鼓,皆为 己 姓。”韦昭 注:“青阳,金天氏 帝 少皞。”7.地名。在今 安徽省 青阳县。汉 为 泾县 地。唐 置 青阳县,以其地在 青山 之阳而得名。明 清 属 安徽 池州府。唐 韩翃《赠别韦兵曹归池州》诗:“楚 竹 青阳 路,吴 江 赤马 船。”宋 张孝祥《水龙吟·望九华山作》词:“竹舆晓入 青阳,细风凉月天如洗。”
[ qīng yáng ]是中国北方的习见树种。杨柳科,杨属落叶乔木,高可达30米。树冠宽卵形。树皮幼时灰绿色,平滑,老时灰白色,浅纵裂。叶柄圆柱形,无毛;蒴果卵圆形,3-5月开花,5-7月结果。
[ qīng yáng xiàng ]1.地名。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南齐书·始兴简王鉴传》:“上为 南康王 子琳 起 青杨巷 第新成,车驾与后宫幸第乐饮。”唐 韩翃《送丹阳刘太真》诗:“春衣晚入 青杨巷,细马初过 皂荚桥。”清 厉鹗《秋晓过敬身幽居》诗:“好在 青杨巷,题诗语最遒。”2.地名。在今 湖北省 江陵县。《隋书·儒林传·何妥》:“时 兰陵 萧眘 亦有儁才,住 青杨巷,妥 住 白杨头,时人为之语曰:‘世有两儁,白杨 何妥,青杨 萧眘。’”
[ qīng yáo ]1.青玉。2.青石的美称。3.喻碧峰。
[ qīng yào ]1.亦作“青腰”、“青葽”。玉女名。传说中的仙女。2.亦作“青腰”、“青葽”。传说中主降霜雪的女神。亦用以借指秋季。3.道教紫清帝君的别号。
[ qīng yào nǚ ]矿石名。空青的别称。
[ qīng yè ]清夜。寂静的深夜。青,通“清”。
[ qīng yī ]1.黑色的衣服:~小帽。2.古代指婢女。3.戏曲中旦角的一种,扮演中年或青年妇女,因穿青衫而得名。
[ qīng yī chèn ]谓帝王被俘、受辱的预兆。
[ qīng yī jié jí ]指 宋 元 时地方狱吏。因穿皂衣,故称。
[ qīng yī mèng ]《南史·宋纪上·武帝》:“﹝帝﹞后伐荻 新洲 见大蛇长数丈,射之,伤。明日復至洲,里闻有杵臼声,往覘之,见童子数人皆青衣,於榛中擣药。问其故,答曰:‘我王为 刘寄奴 所射,合散傅之。’帝曰:‘王神何不杀之?’答曰:‘刘寄奴 王者不死,不可杀。’帝叱之,皆散,仍收药而反。”后遂以“青衣梦”指 刘裕 所创帝业。
[ qīng yī shén ]即 蚕丛氏。教民蚕桑,民尊之为神。《路史·前纪四·蜀山氏》“其妻曰妃,俱葬之”宋 罗苹 注:“﹝ 南朝 齐武帝 ﹞ 永明 二年,萧鑑 刺 益,治园 江 南,凿石冢,有椁无棺……有篆云:蚕丛氏 之墓。鑑 责功曹 何佇 坟之,一无所犯,於上立神,衣青衣,即今 成都 青衣神 也。”清 蔡方炳《广舆记·四川·眉州》:“﹝ 四川 眉州 青神 ﹞ 青衣神 庙。青神,昔 蚕丛氏 服青衣,教民蚕事,立庙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