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iè dú ]同“褻瀆”。晋 葛洪《抱朴子·刺骄》:“夫古人所谓通达者,谓通於道德,达於仁义耳。岂谓通乎褻黷,而达於淫邪哉!”《北齐书·王晞传》:“尔后褻黷之好,遍於宗戚,所往留连,俾昼作夜,唯 常山 邸多无适而去。”《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四》:“如闻前例,各有进献,直贡章奏,不唯褻黷於朝廷,实且傍滋於诛敛,并宜止絶,以肃化风。”
[ xiè jìn ]亲近宠幸。《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二年》:“陛下将杜篡弑之渐,则居正位而进正人……奈何以褻近五六人总天下大政!”
[ xiè màn ]犹亵慢。《资治通鉴·汉惠帝三年》:“以宗室女为公主,嫁 匈奴 冒顿单于。是时,冒顿 方强,为书,使使遗 高后,辞极褻嫚。”胡三省 注:“褻,息列翻,污也。嫚,傲。”明 沉贞《乐神曲》序:“吴 人尚鬼,祀必以巫覡迎送。舞歌登献,其辞褻嫚。”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宦娘》:“凌晨趋视,於畦畔得笺写《惜餘春》词……即案头细加丹黄,评语褻嫚。”
[ xiè qì ]1.溲便之器。2.古代洗沐用具。
[ xiè rén ]1.轻慢无礼的人。2.宠幸的人。
[ xiè wèi ]指平素嗜好的食品。《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六年》:“蜀主 作 高祖 原庙於 万里桥,帅后妃、百官,用褻味,作鼓吹祭之。”胡三省 注:“褻味,常御嗜好之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