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ǎ bǎn ]1.亦作“假板”。谓未经朝廷宣布的权宜任命;或指对低级官吏不须通过朝廷的任命。受任命者称假版官。《宋书·文帝纪》:“二十七年春正月辛未,制 交、寧 二州假板郡县,俸禄听依臺除。”宋 黄庭坚《卧陶轩》诗:“假版未通班,晓严梦逢逢。”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四:“选人之制始於 唐,自中叶以来,藩镇自辟召,谓之版授,时号假版官,言未授王命假摄之耳。”2.指权宜任命的证书。《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年》:“﹝ 慕容农 ﹞敕备假版,以 邃 ﹝ 睦邃 ﹞为 高阳 太守,参佐家在 赵 北者,悉假署遣归。”胡三省 注:“假署者,权时以假版署置其官,未以白 燕王垂 也。”
[ jiǎ chī jiǎ dāi ]装傻;假装糊涂。
[ jiǎ chōng ]装出某种样子;冒充:~正经。~内行。
[ jiǎ chōng ]假充,假冒。《西游记》第九二回:“﹝ 行者 道﹞你这府县,每年家供献金灯,假冲诸佛降祥者,即此犀牛之怪。”
[ jiǎ chǒng ]凭藉威望地位。《左传·昭公四年》:“君若苟无四方之虞,则愿假宠以请於诸侯。”杜预 注:“欲借君之威宠以致诸侯。”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辨骚》:“亦不復乞灵於 长卿,假宠於 子渊 矣。”明 李东阳《闵公神道碑铭》:“兹假宠於朝制,得建碑神道。”
[ jiǎ chuán shèng zhǐ ]1.假传皇帝的旨意。清 李玉《清忠谱·闹诏》:“今日是 魏太监 假传圣旨,杀害忠良。”《括苍山恩仇记》第九回:“咸丰 元年,青浦县 知县 余龙光 看见当年的收成稍为好了一点儿,想趁机捞一票,就假传圣旨,征收已经豁免的 道光 三十年以前灾年中的那份儿钱粮。”2.指伪传上级的命令。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六:“他们假传圣旨,说是奉了第三厅厅长 郭沫若 的命令搜查书店。”
[ jiǎ chuǎn ]短暂的喘息。谓不久于人世。
[ jiǎ dài ]1.亦作“假貣”。借贷。《晏子春秋·问下二三》:“称财多寡而节用之,富无金藏,贫不假贷。”《后汉书·樊宏传》:“其素所假贷人閒数百万,遗令焚削文契。”《新唐书·高瑀传》:“自 大历 后,择帅悉出宦人中尉,所输货至鉅万,贫者假貣富人,既得所欲,则椎斲膏血,倍以酬息。”宋 苏辙《民政下》之二:“卹小民之所急,而夺豪民假贷之利。”清 钮琇《觚賸续编·严拒夜饮》:“亭林先生 ……善於治财,故一生羈旅,曾无困乏。东海 两学士宦未显时,常从假贷,累数千金,亦不取偿也。”2.宽宥。《后汉书·安帝纪》:“方今盛夏,且復假贷,以观厥后。”李贤 注:“假贷,犹宽容也。盛夏不可即加刑罚,故且宽容。”唐 孟棨《本事诗·怨愤》:“吴武陵 ……贜罪狼籍,勑令 广州 幕吏鞫之。吏少年科第,殊不假贷,持之甚急。”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七:“太宗 时,大臣得罪者,贬謫无所假贷,制辞极言詆之。”
[ jiǎ dìng ]1.姑且认定:~他明天起程,后天就可以到达延安。2.科学上的假设,从前也叫假定。参看〖假设〗
[ jiǎ duì ]就是指诗文对偶中的借对,即内容虽不成对偶但是字面却成对偶,或者因其谐音字成对偶者。
[ jiǎ ér ]假如,如果假而以仆年先吾子。--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 jiǎ fēn shù ]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如 、 。假分数一定大于或等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