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ǐn xiōng ]1.谓父母之丧。2.指帝王死于非命。
[ qióng xiōng ]1.亦作“穷兇”。极端凶恶。2.见“穷凶”。
[ qióng xiōng jí bào ]见“窮凶極虐”。
[ qióng xiōng jí bèi ]见“窮凶極逆”。
[ qióng xiōng jí è ]形容极端凶恶。《汉书·王莽传》:“穷凶极恶,流毒诸夏。”
[ qióng xiōng jí nì ]极端凶残悖逆。《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臣播越失據,忠義不果,遂得使 操(曹操)窮凶極逆,主后戮殺,皇子鴆害。”《隋书·李德林传》:“此二虜也,窮凶極逆,非欲割 鴻溝 之地,閉 劍閣 之門;皆將長戟强弩,睥睨宸極。”《陈书·始兴王叔陵传》:“皇太后奉臨,又加鋒刃,窮凶極逆,曠古未聞。”亦作“窮凶極悖”。《宋书·少帝纪》:“義符 長嗣,屬當天位,不謂窮凶極悖,一至於此。”
[ qióng xiōng jí nüè ]极端凶恶暴虐。《北齐书·封隆之传》:“逆胡 尒朱兆 窮凶極虐,天地之所不容,人神之所捐棄。”《南史·袁昂传》:“獨夫狂悖,振古未聞,窮凶極虐,歲月滋甚。”南朝 梁 任昉《宣德皇后令》:“惟彼狡僮,窮凶極虐。”亦作“窮凶極暴”。宋 陆游《上殿札子》三:“故自 金 虜猖獗以來,靖康、建炎 之間,窮凶極暴,則有 紹興 之和。”明 方孝孺《梁武帝》:“今其言謂:雖窮凶極暴之人,能幡然自悔,則可以成佛,是教人視爲惡爲無罪,而啓僥倖之門也。”
[ sān xiōng ]三个凶顽的人。指 帝鸿氏(黄帝)之子 驩兜,少皞氏 之子 共工,颛顼氏 之子 鲧。见《左传·文公十八年》。《宋书·乐志四》:“虽有三凶类,静言无所施。”
[ qū jí bì xiōng ]谋求安吉,避开灾难。
[ sì xiōng ]1.同“四凶”。唐 韩愈《贺皇帝即位表》:“举用俊乂,流窜奸邪,虽 虞 舜 之去四兇、举十六相,不能过也。”唐 罗隐《湘妃庙》诗:“八族未来谁北拱,四兇犹在莫南巡。”2.相传为 尧 舜 时代四个恶名昭彰的部族首领。《左传·文公十八年》:“舜 臣 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 浑敦、穷奇、檮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是以 尧 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 舜 以为天子,以其举十六相,去四凶也。”《书·舜典》“流 共工 于 幽洲(州),放 驩兜 于 崇山,窜 三苗 于 三危,殛 鯀 于 羽山”宋 蔡沉 集传:“《春秋传》所记四凶之名与此不同,説者以 穷奇 为 共工,浑敦 为 驩兜,饕餮 为 三苗,檮杌 为 鯀,不知其果然否也。”后世多用以比喻凶狠贪婪的朝臣。晋 葛洪《抱朴子·百里》:“若秉国之钧,出纳王命者,审 良 乐 之顾眄,不令跛蹇厕騏騄……则何患庶绩之不康,何忧四凶之不退!”《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元凯在下,虽微必举;四凶在朝,虽强必诛。”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一》:“元伯和、李腾、腾 弟 淮、王縉,时人谓之‘四凶’。”
[ xiōng è ](性情、行为或相貌)十分可怕:~的目光。~的敌人。
[ xiōng è ]灾荒饥饿。《墨子·七患》:“故《夏书》曰‘禹 七年水’,《殷书》曰‘汤 五年旱’,此其离凶饿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