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āo bà ]1.刀、剑的柄。2.比喻把柄。3.比喻权柄。
[ dāo bà zi ]刀把。多用以比喻兵权或杀生大权。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六章五:“黎元洪 身边全是旧人,刀把子操在他手里,到底可靠不可靠?”茹志鹃《高高的白杨树·关大妈四》:“刀把子总有一天会拿在我们手里的。”
[ dāo bèi ]刀上与刀口相反、不用来切削的一边。
[ dāo bǐ ]1.古代写字的工 具。用笔在竹片上记事,有错误则用刀刮去重写,因此刀笔连用指有关公文案卷的事。2.旧指办理公文 的小官吏。也指为人写状子的人(多含贬义):~吏。
[ dāo bǐ shì ]指文人。唐 戎昱《苦辛行》:“如今刀笔士,不及屠沽儿。少年无事学诗赋,岂意文章復相误。”
[ dāo bǐ xiān shēng ]即刀笔讼师。
[ dāo bì ]中国古代铜铸币。形似刀,上面铸有文字,由生产工具的刀演变而成。
[ dāo bīng ]指武器,转指战事:动~。~相见。~之灾。
[ dāo bǐng ]1.刀的把手。2.比喻兵权或生杀大权。
[ dāo chǐ ]1.剪刀和尺。裁剪工具。2.指服装的制作。3.喻法式规矩。4.喻品评进退人才的权力。5.方言。修饰,打扮。
[ dāo chì ]亦作“刀勅”。捉刀应敕的省称。借指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