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刺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cì cì náo náo ]杂碎貌。
[ cì cù ]1.忙碌急迫,劳碌不休。《晋书·潘岳传》:“时尚书僕射 山涛、领吏部 王济 裴楷 等并为帝所亲遇,岳 内非之,乃题阁道为謡曰:‘阁道东,有大牛。王济 鞅,裴楷 鞧,和嶠 刺促不得休。’”唐 李贺《浩歌》:“看见秋眉换新緑,二十男儿那刺促。”清 魏禧《<溉堂续集>序》:“长年刺促,乞食於江湖;伤逝悲来,较甚往昔。”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昙花记》:“愧少如椽之笔,且为刺促之文,良由时近黄昏,不过免于曳白耳。”2.惶恐不安。唐 权德舆《数名诗》:“《九歌》伤泽畔,怨思徒刺促。”明 李东阳《得文敬双塔寺和章招之不至四迭韵奉答》诗:“闻官饱食太仓粟,使我刺促难为情。”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君有异念耶?何忽觉刚气砭人,刺促不寧也。”叶圣陶《倪焕之》十七:“逢到刮风的日子,如果风向与去信或来信刚刚相反,就有一方面要耐着刺促不宁的心情等待。”
[ cì cù ]1.刺绣成皱纹形状。2.忙碌急迫。3.惶恐不安。
[ cì dá ]拜访答问。
[ cī dǎ ]〈方〉训斥;斥责。
[ cì dàn ]见“刺杀旦”。
[ cì dāo ]枪刺。
[ cì dīng ]也称“四角钉”。有四个刺,用于军事的金属障碍物。有大小两种:大者多撒在交通要道上,用以刺破敌军车辆轮胎;小者多撒布在阵地前和纵深内,用以妨碍敌人步兵和空降兵的行动。
[ cì dù ]传统戏曲武打程式。指以兵器刺向对方腹部。一方“刺肚”,另一方则以“封腰”招架。
[ cì duàn ]刺字定罪。
[ cì duō ]古代的一种酷刑,以铁器刺人身体。《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贯高 至,对狱,曰:‘独吾属为之,王实不知。’吏治榜笞数千,刺剟,身无可击者,终不復言。” 司马贞 索隐:“掇亦刺也。”按,《汉书》剟作“爇”。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以铁刺之,又烧灼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崔猛》:“某怒,拉繫树上,榜笞刺剟,逼立‘无悔状’。”
[ cì ér ]1.尖锐象针的东西。喻含有讥刺意味。茅盾《委屈》:“张老太太 老觉得 李二奶奶 那一对顾盼之间带着刺儿的眼睛,无休无止的在她身上溜来溜去。”老舍《四世同堂》九:“瑞宣 本不想得罪人,但是一遇到 冠先生 这路人,他就不由的话中带着刺儿。”蒋子龙《赤橙黄绿青蓝紫》:“解净 不搭腔,假装听不出他们话里的刺儿。”2.喻差错,缺点,毛病。《花城》1981年第3期:“可你说那诗文,种豆生蛆,种瓜得刺儿,落下一个罪名。”《小说选刊》1981年第11期:“‘这是庄稼地?这是荒草滩!’吕氏 站在地头,一锄未动,却挑不尽的刺儿。”
[ cìr cài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长椭圆形,叶上有刺,花紫红色,瘦果长椭圆形。全草入药。也叫小蓟。
[ cì ěr ]声音尖锐、杂乱或言语尖酸刻薄,使人听着不舒服:~的刹车声。他这话听着有点儿~。
[ cì fǎng ]犹言侦察。
[ cì fēi ]见“刺蜚绣”。
[ cì fēi xiù ]喻交错用兵。
[ cì fèng miáo luán ]谓刺绣。
[ cì gàn ]讽刺冒犯。
[ cì gǔ ]战国 时 魏 人 苏秦 说 秦王,十次上书不用,资用乏绝,归家发愤读书。欲睡,则引锥自刺其股。见《战国策·秦策一》。后因以刺股指勤学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