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ān tā dì xiàn ]天坍塌,地裂陷。比喻重大灾变。
[ tiān bēng dì tā ]天崩塌,地裂陷。多比喻巨大的灾难、重大的事变或强烈的声响。
[ tā àn ]朽坏、坍塌的埽岸或堤岸。《宋史·河渠志一》:“埽岸故朽,潜流漱其下,谓之‘塌岸’。”《明史·河渠志六》:“永乐 元年修 安陆 京山 汉水 塌岸。”
[ tā fáng ]又名邸店。宋 以后寄存商旅货物的场所。商人、军队、官员、寺观都有开设,寄存者须向主人支付寄存和保管费用。宋 吴自牧《梦粱录·塌房》:“富豪内侍诸司等人家於水次起造塌房数十所,为屋数千间,专以假赁与市郭间铺席宅舍及客旅寄藏物货并动具等物。”《明史·食货志五》:“帝乃命於 三山 诸门外,濒水为屋,名塌房,以贮商货。”
[ tā huǒ ]方言。谓子弹打不响,不能发火。
[ tā jià ]1.(房屋等)倒塌。2.比喻垮台。
[ tā lā ]1.脚后跟踩着鞋后帮。如:塌拉着鞋走路;别把鞋塌拉坏了。2.形容破旧或者不整齐。
[ tā sā ]粗疏,拙劣。元 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一折:“俺虽然文章塌撒,也是各人的福分,如今都是年纪小聪明的做官也。”
[ tā shi ]1.也作踏实。2.切实,不浮躁:工作~。3.(心神)安定;安稳:事情办完心里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