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ù fù ]《诗·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復我,出入腹我。”郑玄 笺:“顾,旋视;復,反覆也。”孔颖达 疏:“覆育我,顾视我,反覆我,其出入门户之时常爱厚我,是生我劬劳也。”后因以“顾復”指父母之养育。
[ lǎo fù dīng ]谓年老而复壮盛。犹言返老还童。一说,家有年高者,则免除其子孙的赋役。《急就篇》卷四:“长乐无极老復丁。”颜师古 注:“击壤行歌,喜宽政也。老復丁者,家有高年,则蠲其子孙免赋役也。”王应麟《困学纪闻·小学》:“颜氏 解为蠲其子孙之役,非也,即《参同契》所谓‘老翁復丁壮’。”宋 朱熹《次亭字韵诗呈秀野文兼简王宰》之一:“人言洞里春常在,自庆樽前老復丁。”
[ pǐ zhōng fù tài ]指厄运终结,好运转来。
[ dōng shān fù qǐ ]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同“东山再起”。
[ fán fù ]多而复杂:手续~。~的组织工作。
[ juān fù ]捐银恢复受处分降革的原官。清 代的一种弊政。《清史稿·选举志七》:“﹝ 康熙 ﹞三十五年,帝念降革留任人员,因公处分,輒停陞转,詔许捐復。”《官场现形记》第三回:“然后拿银子捐復原官。”
[ kuàng fù ]1.亦作“况復”。更加;加上。2.何况,况且。3.仿佛,好像。
[ lái fù qiāng ]旧时指膛内刻有来复线的步枪。[来复,英rifle]
[ hái fù ]1.返回,复归。《汉书·赵充国传》:“豪 靡忘 使人来言:‘愿得还復故地。’”《后汉书·光武帝纪下》:“今国有众军,并多精勇,宜且罢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士及军假吏,令还復民伍。”《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楚子 使 薳射 城 州屈,復 茄 人焉”晋 杜预 注:“还復 茄 人於 州屈。”2.回复;恢复。《后汉书·献帝纪》:“詔除 光熹、昭寧、永汉 三号,还復 中平 六年。”晋 王嘉《拾遗记·周》:“使发其国之时并童稚,至京师鬚皆白。及还至 燃丘,容貌还復少壮。”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蓝摩国》:“太子解其上服,授与猎人。猎人得已,还復天身,持所得衣,凌虚而去。”3.反复,接连。《荀子·宥坐》:“子贡 观於 鲁 庙之北堂,出而问於 孔子 曰:‘乡者,赐 观於太庙之北堂,吾亦未輟,还復瞻被,九盖皆继;被有説邪?匠过絶邪?’”《后汉书·光武帝纪上》:“所过发奔命兵,移檄边部,共击 邯郸,郡县还復响应。”4.仍然。《宋书·隐逸传·陶潜》:“郡将候 潜,,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復著之。”隋 薛道衡《豫章行》:“偏讶思君无限极,欲罢欲忘还復忆。”明 刘基《遣兴》诗之四:“飞蚊何营营,绕鬢鸣相煎。拍之不胜多,挥去还復前。”5.用在问句里,表示选择。犹还是。《朱子语类》卷三:“不知 魏公 是有此梦,还復一时用兵托为此説?”
[ fǎn fù ]1.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思考。~实践。2.颠过来倒过去;翻悔:~无常。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决不~。3.(不利的情况)重新出现:这种病容易~。4.重复的情况:斗争往往会有~。
[ fǎn fù shǒu ]1.手一反一覆。极言其易。2.手一反一覆。比喻变化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