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契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kuí qì ]亦作“夔卨”。帝 舜 二贤臣之名。
[ dōu qì ]要义、要领。
[ dìng qì ]订交。清 王诒寿《沉竹虚<亦庐诗>序》:“詒寿 与先生忘年订契,弥日言驩。”清 王诒寿《兰溪训导陈君诔》:“是则是效,亦步亦趋;壎篪订契,金石不渝。”
[ hóng qì ]旧时指买田地房产时经过纳税而由官厅盖印的契约(区别于“白契”)。
[ hā là qì dān ]古族名兼古国名。也叫 黑契丹(契丹语,哈剌为“黑”的意思)。指 耶律大石 所建的 西辽。也用来专指 契丹 本族人。
[ jǐ qì ]见“掎挈”。
[ fén qì shì yì ]指烧毁债券买得人心的典故。清 周亮工《寿汪生伯六十序》:“焚契市义,排难解纷。”参见“焚券”。
[ mài qì ]出售田产、货物等时立下的契约。
[ mài shēn qì ]穷人把自己或妻子儿女卖给别人时立下的字据。
[ mù qì ]木制的符信或凭证。《新唐书·百官志一》:“凡有召者,降墨敕,勘铜鱼、木契,然后入。”宋 周去非《岭外代答·木契》:“猺人无文字,其要约以木契,合二板而刻之,人执其一,守之甚信。”《宋史·兵志十》:“康定 元年,颁铜符、木契、传信牌。”《辽史·仪卫志三》:“木契,正面为阳,背面为阴,閤门唤仗则用之。”
[ jié qì ]1.订立契约。2.交谊深厚。
[ jīn lán qì ]至交;深厚的友谊。
[ lì qì ]订立契约。如:立契成交。
[ jīn qì ]襟怀相合的好友。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顾孟著 尝以酒劝 周伯仁,伯仁 不受。顾 因移劝柱而语柱曰:‘詎可便作栋梁自遇?’周 得之欣然,遂为衿契。”清 朱彝尊《曹先生溶挽诗》:“投分怀衿契,忘年比漆胶。”
[ mì qì ]1.犹密友。《晋书·王敦传论》:“王敦 歷官中朝,威名夙著,作牧 淮 海,望实逾隆,遂能託鱼水之深期,定金兰之密契,弼成王度,光佐中兴。”明 吴承恩《寿许逸庵六十障词》序:“亲友某等或联桑梓高源,或袭芝兰密契。倚玉同芬,或缔 陈 荀 之好;断金投分,或通 王 贡 之交。”《明史·王应熊传》:“陛下召 应熊,必因其秉国之日,众口交攻,以为孤立无党,孰知其同年密契,肺腑深联,恃 延儒 在也。”2.秘密相约。《南齐书·刘善明传》:“善明 从伯 怀恭 为 北海 太守,据郡相应。善明 密契收集门宗部曲,得三千人,夜斩关奔 北海。”唐 薛用弱《集异记补编·杨褒》:“褒 妻乃异志於 褒,褒 莫知之,经岁时。后 褒 妻与外密契,欲杀 褒。”3.密切契合。宋 何薳《春渚纪闻·木果异事》:“由是观之,凡为人君者,其一言动,固自与造化密契。”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四章:“夫佛学在北之与经学,固不如其在南与玄学之密契。”
[ mò qì shén huì ]指从意识深处默默领会和揣摩事物所蕴含的精神气韵。
[ qī qì ]誓约;约期。
[ qì ài ]友好;亲爱。
[ qì bì ]1.古族名。敕勒 诸部之一,隋 唐 时居 焉耆 西北。贞观 六年(公元632年)归 唐。徙 甘 凉 间。后北徙 乌特勤山(今 杭爱山 东支)。《新唐书·回鹘传下》:“契苾 亦曰 契苾羽,在 焉耆 西北 鹰娑川,多览葛 之南。”2.复姓。唐 代有 契苾何力。见《通志·氏族五》。
[ qì bì ér ]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