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ān nú ]1.为权贵豪门监管家务的奴仆头子。2.泛指奴仆。
[ kàn qián nú ]有钱而吝啬的人。含讥刺意。
[ fēi nú ]信鸽。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传书鸽》:“张九龄 少年时,家养羣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繫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 目之为飞奴。”元 萨都剌 有吟鸽诗,题名为《飞奴》。
[ jiā shēng nú ]旧时称奴婢所生子女仍为奴者。
[ kuáng nú ]1.狂放不羁的人。南朝 梁武帝《答萧琛》诗:“勿谈兴运初,且道狂奴异。”明 宋濂《王冕传》:“﹝ 王冕 ﹞或遇奇才侠客,谈古豪杰事,即呼酒共欢,慷慨悲吟,人斥为狂奴。”清 孙枝蔚《自题辛酉诗卷》诗:“豪士狂奴旧有名,飞扬跋扈竟何成。”2.为自嘲之辞。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一:“李尚书 雍熙 学道,散遣歌姬,王西樵 责以诗云:‘谁为公画此策者,狂奴恨不鞭其背!’”柳亚子《秋夜不寐有怀佩宜内子红梨》诗:“诗成留待相逢日,端笑狂奴苦费才。”参见“狂奴故态”。3.凶暴之徒。《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吾姊妹居此数十餘年,深蒙 秋公 珍重护惜。何意驀遭狂奴,俗气薰炽,毒手摧残。”
[ kuáng nú gù tài ]狂奴:对狂士的亲昵称呼;故态:老样子,老脾气。旧称狂士的老脾气。
[ lǎo nú ]1.老仆。2.詈词。《三国志·魏志·王凌传》“彪 赐死,诸相连者悉夷三族”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魏略》:“老奴,汝死自分耳。”《晋书·后妃传上·惠贾皇后》:“充 密遣语妃云:‘卫瓘 老奴,几破汝家。’”清 龚自珍《跋唐人临晋本<黄庭经>》:“越八年,道光 丁亥,重展看,涿州 老奴,竟无以易之。”3.为轻诋笑骂之词。《世说新语·贤媛》“桓宣武 平 蜀,以 李势 妹为妾”刘孝标 注引《妒记》:“我见汝亦怜,何况老奴!”4.臣仆自称之词。《新唐书·李辅国传》:“老奴死罪,事郎君不了,请地下事先帝矣。”《新五代史·宦者传·张承业》:“臣,唐 家一老奴耳!诚愿见大王之成功,然后退身田里。”
[ jiāo nú ]鲛人水居于海中,因以“鮫奴”蔑称来自海上的外国侵略者。
[ ǎi nú ]为奴之侏儒。唐 白居易《道州民》诗:“道州 民,多侏儒,长者不过三尺餘。市作矮奴年进送,号为 道州 任土贡。”《旧唐书·隐逸传·阳城》:“道州 土地产民多矮,每年常配乡户贡其男,号为‘矮奴’。”
[ huā nú gǔ ]唐玄宗 时 汝南王 李琎(小名 花奴)善击羯鼓,玄宗 尝谓侍臣曰:“速召 花奴 将羯鼓来,为我解秽。”后因称羯鼓为“花奴鼓”。
[ guǐ nú ]1.宋时广州富人掠夺海外黑人为奴,并侮称之为鬼奴。2.清末对谄媚外国侵略者的人的蔑称。
[ lào nú ]茶的别名。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正觉寺》:“羊比 齐 鲁 大邦,鱼比 邾 莒 小国。惟茗不中,与酩作奴…… 彭城王 重谓曰:‘卿明日顾我,为卿设 邾 莒 之食,亦有酪奴。’因此復号茗饮为酪奴。”金 刘勋《不寐》诗:“酪奴作祟搅秋眠,追咎前非四十年。”清 顾炎武《自大同至西口》诗之三:“年年天马至,岁岁酪奴忙。”
[ kūn lún nú ]1.古代豪门富家以南海国人为奴,称“崑崙奴”。2.亦省称“崑奴”。特指昆仑奴磨勒。
[ kūn nú ]亦作“髠奴”。秃头奴才。对僧人的蔑称。
[ liù jí nú bì ]隋 王通 著《文中子》,以 孔子 自比,唐 刘蕡 谓“若以人望,《文中子》於六籍,犹奴婢之於郎主耳。”后人遂以《文中子》为“六籍奴婢”。参阅 宋 钱易《南部新书》戊、张洎《贾氏谭录·六籍奴婢》。
[ liú jì nú ]药草名。多指菊科植物奇蒿的全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