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āo zōng shí shì ]周 代宗庙藏远祖之神主的地方。
[ jiǎng zōng ]佛教语。指禅宗、律宗以外的其它诸宗。又称为“教门”。
[ juàn zōng ]1.机关里分类保存的文件。2.保存文件的纸夹子。
[ kuàng zōng ]谓断绝宗祀。《左传·昭公十年》:“丧夫人之力,弃德、旷宗,以及其身,不亦害乎?”杨伯峻 注引《日知录》卷二七:“旷宗,谓使其庙旷而不祀。”
[ kāi zōng ]1.开始建立一支父系家族。《逸周书·文政》:“管 蔡 开宗循王。”孔晁 注:“二叔开其宗族,循 镐京 之政,言从化也。”2.开创某一教派或学派。南朝 梁 沉约《佛记序》:“开宗阐教,致之有渐。”3.指创立某一教派或学派的人。胡蕴玉《<中国文学史>序》:“方耕、申受 为此派之开宗;定庵、默深 为此派之巨子。”4.犹开头。清 俞樾《古文疑义举例·寓名例》:“且辞义血脉,文连旨环,而开宗题其端绪,餘章广而成之,非一问一答之势也。”闻一多《文学的历史动向》:“中国,和其馀那三个民族一样,在他开宗第一声歌里,便预告了他以后数千年间文学发展的路线。”
[ lǎo zǔ zōng ]父方或母方直系和旁系或家族中的祖先。
[ lín zōng jiè zú ]泛指鳞介类水生动物。
[ liè zǔ liè zōng ]指历代祖先。
[ mèng zōng zhú ]竹的一种。又名 江南 竹。其笋供食用。
[ mìng zōng ]道教中以气为命,以修命为宗者,称为命宗。与性宗相对。
[ nán běi zōng ]1.我国佛教禅宗的两个派别。佛教禅宗自五祖弘忍之后,分为南北二宗:南宗为六祖慧能所创,主张“顿悟说”,行于南方;北宗为神秀所创,主张“渐悟说”,行于北方。故有“南能北秀”、“南顿北渐”之称。后世南宗大行,分为“五家七宗”。参阅《坛经·顿渐品》。2.道教全真道的南宗和北宗。3.我国山水画自唐以后的两种流派。南宗源于王维,重渲染而少钩勒;北宗源于李思训父子,重写实而多用重彩。其说始于明董其昌,有崇南抑北倾向。见《容台别集·画旨》。
[ hái zōng ]出嗣异姓或别支的养子还归本宗、恢复原姓。《资治通鉴·后梁太祖开平四年》:“冒 冯 姓者皆还宗。”胡三省 注:“冒 冯 姓者,皆 行袭 之养子也,使之归宗,所以消散其党。”《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六回:“不怕等二老归天后再还宗,或者兼祧两姓俱可。”
[ hé zōng ]1.古代以黄河为四渎之宗,因称黄河为“河宗”。亦借指黄河中流一带。2.指黄河的水神。即河伯。
[ huǐ zōng ]1.毁宗庙之墙。古代举行葬礼时的一种形式。2.指已经绝后的宗族。3.毁灭宗族。
[ kōng zōng ]佛教语。谓以性空之理破斥妄相的宗派。包括大乘的三论宗和小乘的成实宗。与相宗或者性宗相对而言。
[ mí zōng ]古官名。掌弥灾兵,兼主诸侯疾病医药之事。弥,通“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