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ì èr shěn ]指上级法院按照上诉程序对第一审案件进行第二级审理。简称二审。
[ dì yī shěn ]指法院对诉讼案件的第一级审判。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审判分为第一审和第二审。简称一审。
[ gōng shěn ]我国人民法院公开审判案件的一种方式,在群众参加下审判有重大社会意义的案件。
[ jū shěn ]拘留审查:因涉嫌诈骗被公安机关~。
[ míng shěn ]1.明察精细;精明仔细。2.明确周密。3.开朗而审慎。
[ hán shěn ]明 代于冬月审理囚犯,并予减等处理的一种措施。无常制。《明史·郑三俊传》:“代州 知州 郭正中 因天变,请举寒审之典。”《明史·刑法志三》:“歷朝无寒审之制,崇禎 十年,以 代州 知州 郭正中 疏及寒审,命所司求故事。尚书 郑三俊 乃引数事以奏,言:‘……嗣后,世宗、神宗 或以灾异修刑,或以覃恩布德。寒审虽无近例,而先朝宽大,皆所宜取法者。’奏上,帝纳其言。”
[ liàng jǐ shěn fēn ]估量自己,省察本分。
[ píng shěn ]1.评议审查:~员。~验收。~文艺作品。2.担任评审工作的人:这次大奖赛共有九名~。
[ qiū shěn ]古代复审死刑案件的一种制度。因于秋季举行﹐故称。清制﹐各省于每年四月﹐对判处死刑尚未执行的案犯﹐再行审议﹐分为"情实"﹑"缓决"﹑"可矜"﹑"可疑"四类﹐报送刑部。秋八月﹐刑部会同大理寺等﹐对上述原判死刑的四类案件集中审核﹐提出意见﹐最后奏请皇帝裁决。
[ shí míng zhì shěn ]识见明敏,智虑周详。
[ péi shěn ]由非职业审判人员参与协助法庭审理案件的制度。起源于古代雅典和罗马,12世纪盛行于英国。有大陪审团和小陪审团,适用于英美法系。与中国的人民陪审员不同,中国的人民陪审员是合议庭组成成员方式之一。
[ péi shěn zhì ]公民参与法院审判案件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