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òng gōng ]1.传说 战国 燕昭王 得洞光之珠饰于宫中,王母 三降其地,此宫因以称“洞宫”。参阅 明 杨慎《升庵诗话·洞宫》。2.仙人居住的山洞。后作道院的别称。南朝 梁 陶弘景《真诰》卷十一:“﹝ 左元放 ﹞周旋洞宫之内经年,宫室结构方圆整肃。”唐 章八元《天台道中示同行》诗:“八重巖崿叠晴空,九色烟霞遶洞宫。”
[ dōng gōng ]封建时代太子住的地方,借指太子。
[ dōng gōng cāng ]隋 代谷仓名。
[ dōng gōng sān shào ]古代辅导太子的少师、少傅、少保三官的合称。
[ dōng gōng sān shī ]古代辅导太子的太师、太傅、太保三官的合称。
[ dōng gōng sān tài ]见“东宫三师”。
[ dì shàng tiān gōng ]形容生活环境的美好,犹如在天宫一样。
[ dì xià gōng diàn ]指帝王陵墓中的宫殿。
[ gù gōng ]建有台观,守备牢固的宫殿。《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桓子 曰:‘奉君以走固宫,必无害也。’……二妇人輦以如公,奉公以如固宫。”杜预 注:“固宫,宫之有臺观备守者。”
[ hé gōng ]1.相传为黄帝的明堂。2.同居一舍。谓不分居。
[ jiàng gōng ]1.传说中神仙所住的宫殿。唐 裴漼《奉和御制平胡》:“庙略占黄气,神兵出絳宫。”宋 苏轼《虔州八境图》诗之七:“想见 之罘 观海市,絳宫明灭是 蓬莱。”2.道教称心为绛宫。《黄庭内景经·若得章》“重中楼阁十二环”梁丘子 注:“谓喉咙十二环,相重在心上。心为絳宫,有象楼阁者也。”
[ jí líng gōng ]汉 宫殿名。为皇帝祀神、求仙之所。
[ jiǔ chéng gōng ]1.唐 代宫名。在 陕西省 麟游县 西。本为 隋 仁寿宫,系皇帝避暑处。唐太宗 贞观 五年重修,以所在山有九重,改名 九成。永徽 二年九月改名 万年。乾封 二年,复为 九成。宫垣周千八百步,中有 碧城殿、排云殿,并置禁苑及府库官寺等。唐 王勃 有《九成宫颂》,杜甫、李商隐 均有《九成宫》诗。参阅《新唐书·地理志一》、《唐会要》卷三十。2.唐 书法家 欧阳询 所书《九成宫醴泉铭》之省称。张天翼《清明时节》:“端妹子 正在写《九成宫》;十四岁的姑娘写得出那么光烫的字来总算不错的了。”详“九成宫醴泉铭”。
[ jiǔ chéng gōng bēi ]见“九成宫醴泉铭”。
[ jiǔ gōng gér ]练习汉字书法用的方格纸,每个大格再用“井”字形交叉的线分成九个小格。
[ jiǔ gōng sān mìng ]泛指人的运命。前蜀 杜光庭《众修南斗醮词》:“又恐宿曜行年,九宫三命,或逢灾厄,或遇刑衝,神道难知,凡情罔测。”按,《易乾凿度》曰:“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孝经援神契》曰:“命有三科。”“九宫三命”之说本此。
[ jiè gōng ]北曲的套数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按一定规则联缀而成的。在杂剧的套数中有时借用相近宫调的曲子入套,称为借宫。散曲的套数不借宫。如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套数的曲调是正宫,但其所用曲子中属于正宫的只是前面的《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脱布衫》《小梁州》等几支;后面的《上小楼》《满庭芳》《快活三》《朝天子》《四边静》等属于中吕宫,《耍孩儿》《煞》(包括《五煞》《四煞》《三煞》《二煞》《一煞》)等属于般涉调。这种现象,即称借宫。参阅 元 周德清《中原音韵》、涂宗涛《诗词曲格律纲要》第三章第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