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uǎn gōng ]临时的雇工:打~。农忙时要雇几个~。
[ cǎo gōng ]古代六工之一。或谓乃染色之工。
[ gōng běn ]制造物品所用的成本:~费。不惜~。
[ gōng bǐ ]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区别于“写意”)。
[ gōng bù ]官署名。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工程、交通、水利和屯田等事。
[ gōng bù jú ]1840年鸦片战争后,英、美、日 等帝国主义在 上海、天津 等地租界设立的行政机关,是帝国主义执行殖民政策和奴役 中国 人民的工具。上海工部局成立于1854年。1943年 上海、天津 等地租界由日伪政府接收,工部局之名即不再存在。鲁迅《伪自由书·颂萧》:“我们其实是老练的,我们很知道 香港 总督的德政,上海 工部局的章程。”
[ gōng zhǎng ]亦称“工段长”。工、矿、运输等企业部门中领导和组织工段生产技术活动的直接负责人。
[ gōng chǎng ]直接进行工业生产活动的单位,通常包括不同的车间。
[ gōng chǎng ]手工业者集合在一起生产的场所。
[ gōng chǎng shǒu gōng yè ]以分工和手工技术为基础的一种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是随着资本主义简单协作的发展而产生的。工场手工业的分工,加强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许多操作简单化,引起劳动工具日益专门化和完善化,为大机器工业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同时,劳动专业化使每个工人只能从事某种局部操作,因而愈来愈从属于资本。
[ gōng cháo ]工人联合起来为实现某种要求、权利以罢工等形式向资本家或反动政府所发动的斗争风潮。
[ gōng chéng ]1.土木建筑或其他生产、制造部门用比较大而复杂的设备来进行的工作,如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采矿工程、水利工程等。也指具体的建设工程项目。2.泛指某项需要投入巨大人力和物力的工作:菜篮子~(指解决城镇蔬菜、副食供应问题的规划和措施)。
[ gōng chéng bīng ]主要担负工程保障任务的兵种。由工兵、舟桥、建筑、工程维护、给水工程等专业部队和分队组成。在合同战斗中与其他军兵种密切配合,保障军队荫蔽安全,稳定指挥,实施机动,破坏和限制敌人的机动。
[ gōng chéng shī ]技术干部的职务名称之一。能够独立完成某一专门技术任务的设计、施工工作的专门人员。
[ gōng chéng shí pǐn ]应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从农副产品中提取有效的营养成分,然后根据人体需要重新组合,或添加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进行强化而加工配制成的新食品。《中国青年报》1985.6.22:“工程食品的制造,打破了对农副产品传统的加工方法,从原料中抽出精华,按人类的意图根据科学原理改造天然资源,使之更好地发挥营养作用。”
[ gōng chéng sù liào ]工程上可以作为结构材料,能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承受机械应力,在较为苛刻的化学物理环境中使用的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常见的有聚四氟乙烯、聚甲醛、聚碳酸酯等。可代替金属制造机械零部件。
[ gōng chí ]语本《孙子·作战》:“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原指用兵未有弄巧立异陷于持久而得益者。后以“工迟”指用兵因持重谨慎而造成的缓慢。《三国志·魏志·王基传》:“兵闻拙速,未覩工迟之久。”《晋书·闵王承传》:“兵闻拙速,不覩工迟。”《新唐书·韦挺传》:“帝不悦曰:‘兵寧拙速,无工迟。我明年师出,挺 乃度它岁运,何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