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ān bó ]《易·贲》:“賁于丘园,束帛戔戔。”孔颖达 疏:“唯用束帛招聘丘园,以俭约待贤。”后因以“戔帛”指敦聘贤者的礼物。
[ liàn bó ]1.熟帛。谓煮练过的帛。《仪礼·士丧礼》:“掩练帛,广终幅,长五尺,析其末。”胡培翚 正义:“练帛:熟帛。”2.大帛。谓粗疏之缯帛。《墨子·兼爱中》:“昔者 晋文公 好士之恶衣,故 文公 之臣,皆……练帛之冠。”孙诒让 间诂:“练帛,盖即大帛。”汉 刘向《说苑·反质》:“﹝ 齐桓公 ﹞於是更制练帛之衣,大白之冠。朝一年而 齐国 俭也。”
[ nèi bó ]宫廷作坊制的缣帛。 唐 杜甫 《送许八拾遗归江宁觐省》诗:“内帛擎偏重,宫衣著更香。”
[ pí bó ]兽皮和丝帛。古代举行结盟、朝会等大事时所持的礼物。
[ juàn bó ]古代丝织物的总称。《三国志·魏志·武宣卞皇后》“尊后曰皇太后,称 永寿宫”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魏书》:“太后每随车征行,见高年白首,輒住车呼问,赐与绢帛。”《水浒传》第五回:“只见前遮后拥,明晃晃的尽是器械旗枪,尽把红緑绢帛缚着。”
[ liè bó ]1.撕裂缯帛。《左传·昭公元年》:“召使者,裂裳帛而与之。”2.指撕裂缯帛发出的清厉声。唐 白居易《琵琶行》:“曲终收拨当心画,四絃一声如裂帛。”《水浒传》第七一回:“是夜三更时候,只听得天上一声响,如裂帛相似,正是西北乾方天门上。”艾明之《她和她的歌》十五:“‘爸爸!’白小玲 发出一声声和她年龄不相称的裂帛似地叫喊。”3.裁帛作书。《文选·江淹<恨赋>》:“裂帛繫书,誓还 汉 恩。”李善 注:“《汉书》曰:‘常惠 教 汉 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鴈,足有係帛书,苏武 等在某泽中。’”唐 徐彦伯《拟古》诗之一:“裂帛附双燕,为予向 辽东。”4.指古代的书籍。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史传》:“欲其详悉於体国,必閲石室,启金匱,抽裂帛,检残竹,欲其博练於稽古也。”
[ mǎ wáng duī yī hào hàn mù bó huà ]西汉帛画。1972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画幅呈“丁”形。上部绘有日中金乌、月中蟾蜍、蛇身人首像等。中部为体盖翼鸟下两人跪迎一老妇,三女后侍。下部表现力士擎物、双龙相环、人首鸟身像等。色彩丰富华丽。
[ mián bó ]亦作“緜帛”。丝绵绢帛的总称。《后汉书·董卓传》:“河东 太守 王邑 奉献绵帛,悉赋公卿以下。”《南史·隐逸传上·朱百年》:“百年 室家素贫,母以冬月亡,衣并无絮,自此不衣緜帛。”
[ shǎo bó ]旗名,以杂帛为之。《左传·定公四年》:“分 康叔 以大路、少帛、綪茷、旃旌。”杜预 注:“少帛,杂帛也。”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下》:“少帛盖即小白。‘少’与‘小’,‘白’与‘帛’,古字并通。”参见“小白”。
[ shén bó ]即魂帛。古时招魂所用的布帛。以为死者之魂将随帛而还。
[ pú bó ]1.蒲车与束帛。古代作为征召贤者之礼。2.借指征聘;征召。
[ nà bó ]绣织上花纹的绸缎。《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王匠 大喜,随即到了市上,买了一身衲帛衣服,粉底皂靴,绒袜,瓦楞帽子,青丝绦,真川扇,皮箱骡马,办得齐整。”
[ miàn bó ]死者覆面的方帛。宋 高承《事物纪原·吉凶典制·面帛》:“面帛:今人死以方帛覆面者。《吕氏春秋》曰:夫差 诛 子胥,数年 越 报 吴,践其国,夫差 将死,曰:‘死者如其有知也,吾何面目以见 子胥 於地下?’乃为幂以冒面而死。此其始也。”宋 洪迈《夷坚甲志·张夫人》:“至夜半,尸忽长叹,自揭面帛,蹶然而坐。”
[ pī bó ]1.妇女服饰名。始于唐。一说始于秦。2.披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