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ān mù ]1.指边地军营的帐幕。明 徐渭《送石府公之两淮盐使序》:“召商以中商庐於边,募游手者耕边田,聚边敛以输於边幕。”2.舞台装置。丝绒或绸布制成。装置于舞台的两侧,其数一至数道不等,与沿幕互成直角。它的作用是避免舞台两侧的非剧中人、物被观众看见,影响演出效果。《花城》1981年第1期:“然后,报幕员端正了一下自己的姿式,领先走出了边幕。”
[ bì mù ]1.一场演出、一个节目或一幕戏结束时闭上舞台前的幕。2.(会议、展览会等)结束:~词。运动会胜利~。
[ lù mù ]营帐,幕府。军旅行无常处,所在为营,故称。
[ miàn mù ]1.面帛。2.指妇女蒙面的罗、纱等。3.引申为假面具,伪装。
[ luò mù ]亦作“络縸”。亦作“络漠”。张罗覆盖貌。
[ nèi mù ]外界不知道的内部情况(多指不好的):揭开~。
[ lián huā mù ]亦作“莲华幕”。犹莲幕。唐 罗隐《冬暮城西晚眺》诗:“谬忝莲华幕,虚霑柏署官。”清 余怀《板桥杂记·丽品》:“余生 万历 末年……入 范大司马 莲花幕中。”清 蒋士铨《桂林霜·幕议》:“莲花幕下寄閒身。”参见“莲幕”。
[ lián mù ]《南史·庾杲之传》:“﹝ 王俭 ﹞用 杲之 为卫将军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