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ǐ fū shù fù ]同“匹夫匹妇”。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乐府》:“匹夫庶妇,謳吟土风。”
[ shǎo shù zǐ ]战国 时称年轻的家臣。《韩非子·内储说上》:“商 太宰使少庶子之市。”《韩非子·内储说上》:“卜皮 为县令。其御史污秽,而有爱妾,卜皮 乃使少庶子佯爱之,以知御史阴情。”
[ shù bó ]众伯。伯,古时管辖一方的长官。
[ shù zhǎng ]1.妾所生之长子。汉 班固《白虎通·姓名》:“适长称伯,伯禽 是也;庶长称孟,鲁 大夫 孟氏 是也。”《左传·隐公元年》“惠公 元妃 孟子”唐 孔颖达 疏:“《礼纬》云:‘庶长称孟。’然则适妻之子长者称伯,妾子长於妻子则称为孟,所以别适庶也。”2.官爵名。春秋 时 秦 国设置,掌握军政大权,相当于卿。商鞅 变法,制定二十级爵,从第十级到第十八级,属于庶长一等。汉 袭 秦 制,也置庶长。《左传·襄公十一年》:“秦 庶长 鲍、庶长 武 帅师伐 晋 以救 郑。”《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爵:﹞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七,駟车庶长;十八,大庶长。”颜师古 注:“庶长,言为众列之长也。”参阅《后汉书·百官志》“关内侯”刘昭 注引 汉 刘劭《爵制》。3.复姓。见《通志·氏族四》。
[ shù cháng ]《书·立政》:“太史、尹伯,庶常吉士。”周秉钧 易解:“庶,众也。常,祥也。吉,善也。庶常吉士,言上列各官皆祥善也。”明 置庶吉士,取义于此。清 因以“庶常”为庶吉士的代称。《清史稿·选举志三》:“庶吉士之选无定额……五年,詔内阁会议简选庶常之法。”参见“庶吉士”。
[ shù chū ]旧指妾所生(区别于“嫡出”、“正出”)。
[ shù fǔ ]1.指朝廷诸掌管府藏之吏。2.指政府各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