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ǐ qì ]看不起;厌恶:她~那种矫揉造作的演唱作风。
[ jué rén qì yì ]谓抛弃世俗的仁义,回复到纯朴的本性。《老子》:“絶仁棄義,民復孝慈。”
[ jué shèng qì zhī ]见“絶聖棄智”。
[ jué shèng qì zhì ]谓摒弃聪明智巧。《老子》:“絶聖棄智,民利百倍。”亦作“絶聖棄知”。《庄子·胠箧》:“故絶聖棄知,大盗乃止。”明 杨慎《丹铅续录·庄子愤世》:“﹝ 莊子 ﹞未嘗毁 孔子 也。毁彼假 孔子 之道而流爲 子夏氏 之賤儒、子張氏 之賤儒者也。故有絶聖棄知之論。”
[ chǎn qì ]犹废弃。《清史稿·食货志一》:“西厰有旗领旧地,久而越垦妨牧。八年,命剗弃之。”
[ fén qì ]1.烧毁去除。《魏书·敬宗孝庄帝纪》:“詔以前朝勋书多窃冒,宜一切焚弃之。”《文选·应璩<百一诗>》李善 题解引 晋 张方《楚国先贤传》:“汝南 应休璉 作《百一篇诗》讥切时事,徧以示在事者,咸皆怪愕,或以为应焚弃之。何晏 独无怪也。”2.指焚如和弃市。《旧唐书·哀帝纪》:“示焚弃之典,以惩显负之踪。”参见“焚如”。
[ huāng qì ]1.亦作“荒弃”。废弃。2.见“荒弃”。
[ jiàng mén qì cái ]能工巧匠废弃的材料。比喻无用的人。
[ lún qì ]犹言沦落被弃。唐 王昌龄《岳阳别李十七越宾》诗:“具陈 江 波事,不异沦弃跡。”《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元年》:“士陷赃贿,则沦弃於时,名重於利,故士多清脩。”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四:“可知生际圣明,虽曲艺微长,不忧沦弃。”
[ piān qì ]1.亦作“偏弃”。抛弃其中之一。2.犹言被放逐于偏远之地。3.见“偏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