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èn huì ]愤恨。汉 王充《论衡·书虚》:“夫言 吴王 杀 子胥 投之於江,实也。言其恨恚驱水为涛者,虚也。”《左传·哀公十四年》“成 有司使,孺子 鞭之”晋 杜预 注:“恨恚,故鞭 成 有司之使人。”
[ hèn kǔ ]犹痛苦。《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六回:“到 老姑子庙 后,天天学走山道,能把这崎嶇山道走得如平地一般,你的道就根基立定了。将来我再教你念经説法。大约不过一年的恨苦,以后就全是乐境了。”
[ hèn nù ]愤恨;怨怒。《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愾而献其功”晋 杜预 注:“愾,恨怒也。”《资治通鉴·宋孝武帝孝建元年》:“帝淫 义宣 诸女,义宣 由是恨怒。”
[ hèn wàng ]怨望,怨恨。《汉书·霍光传》:“宣 见 禹 恨望深,迺谓曰:‘大将军时何可復行!’”唐 皇甫湜《祭柳子厚文》:“华鐘始撞,一顿声寝,梧山 恨望,桂水 愁饮。”《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五年》:“中书令 孟準、左卫将军 王鸞 劝 遵 稍夺 閔 兵权,閔 益恨望。準 等咸劝诛之。”胡三省 注:“恨望,犹怨望也。”
[ hèn wǔ mà liù ]泛指掷色子时咒骂坏点数的叫喊声。《红楼梦》第七五回:“只听里面称三赞四,耍笑之音虽多,又兼有恨五駡六,忿怨之声亦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