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uè zhī bù gōng ]客套话。常与“受之有愧”连用。在准备接受礼物或接受邀请时说,意思是拒绝了就显得不恭敬。《孟子·万章下》:“却之却之为不恭。” 却:拒绝。
[ qiān gōng xià shì ]旧时指达官贵人对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谦虚而有礼貌。
[ qián jù hòu gōng ]以前傲慢,后来恭顺。《战国策·秦策一》记载,苏秦在秦国游说失败后回家,嫂子不给他做饭。后来,他在赵国做了大官,回家时,嫂子就跪拜在地迎接他。苏秦问道:“嫂何前倨而后卑也?”
[ tóng yín xié gōng ]《书·皋陶谟》:“百僚师师,百工惟时……同寅协恭,和衷哉。”孔 传:“使同敬合恭而和善。”此 皋陶 在 帝舜 前对 禹 所说的话。后用为同僚恭谨事君,共襄政事之典。
[ wēn liáng gōng jiǎn ràng ]温和、善良、恭敬、节制、忍让。《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后泛指态度谦和举止文雅。
[ xū gōng ]1.表面上很恭敬。北周 庾信《谢明皇帝赐丝布等启》:“某比年以来,殊有闕乏……懟妻很妾,既嗟且憎;瘠子羸孙,虚恭实怨。”2.谦虚、恭敬。老舍《赵子曰》第一:“第三号的主人是 天台公寓 最老的住客……是位最和蔼谦恭的君子。不用说对朋友们虚恭有礼,就是对仆役们也轻易不说一个脏字。”
[ yín gōng xié xié ]恭谨协和。
[ tài gōng rén ]明 清 时四品官之母或祖母的封号。清 曾国藩《陈仲銮同年之父母七十寿序》:“封母 高 太恭人,祗顺惇篤,尊尚节义。”参见“恭人”。
[ wán shì bù gōng ]不把现实社会放在眼里,对什么事都采取不严肃的态度(不恭:不严肃)。
[ xiàng gōng ]犹言貌似恭敬。后多以喻巨奸大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