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ùn wù ]亦作“俊晤”。聪明卓异。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刘缓 幼子 民誉,年始数岁,俊晤善体物。”《北史·杨愔传》:“昱 尝与十餘人赋诗,愔 一览便诵,无所遗失。及长,能清言,美音制,风神俊悟,容止可观。”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顾非熊》:“少俊悟,一览輒能成诵。”
[ dà chè dà wù ]彻:明白;悟:领会。形容彻底醒悟。
[ cōng wù ]聪明;颖悟:天资~。~好学。
[ jīng wù ]吃惊地意识到;受意外的刺激而醒悟。
[ kāi wù ]1.领悟;解悟;(心窍)开通。2.启发;开导。
[ jǐng wù ]1.机警聪明。2.警醒觉悟。
[ huò rán dùn wù ]同“豁然大悟”。形容彻底晓悟。
[ huò rán kāi wù ]形容彻底晓悟。同“豁然大悟”。
[ huò rán xǐng wù ]形容彻底晓悟。同“豁然大悟”。
[ mǐn wù ]1.亦作“敏晤”、“敏寤”。犹聪明。《梁书·萧洽传》:“洽 幼敏寤,年七岁,诵《楚辞》略上口。”《北齐书·文襄帝纪》:“﹝ 高澄 ﹞就 杜询 讲学,敏悟过人,询 甚叹服。”《新唐书·白居易传》:“居易 敏晤絶人,工文章。”《新唐书·裴识传》:“识字通理,性敏晤,凡经目未始忘。”宋 苏舜钦《广陵郡太君高氏墓志铭》:“夫人幼敏悟,闻人诵诗书,一过耳尽记不忘。”《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东坡 听念,大惊道:‘吾妹敏悟,吾所不及!若为男子,官位必远胜于我矣。’”2.犹觉悟。柔石《为奴隶的母亲》:“这样,她也恍恍惚惚地敏悟:‘还是早些脱离罢,她简直探子一样地监视着我了。’”
[ qì wù ]1.犹领悟。唐 慧能《坛经·顿渐品》:“弟子在 秀大师 处,学道九年,不得契悟。”2.指悟性。明 李贽《书应方卷后》:“先生亦深於道,人品略相似而契悟胜之,才学胜之。”清 毛奇龄《文华殿大学士易斋冯公年谱》:“数传有 閭山 公讳 裕 者,从 贺黄门 讲学,有契悟,中 正德 戊辰科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