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íng qī gē ]《楚辞·离骚》“宁戚 之謳歌兮”洪兴祖 补注谓《三齐记》载其歌曰:“南山 矸,白石烂,生不遭 尧 与 舜 禪。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后遂以“宁戚歌”为不遇之士自求用世的典实。
[ nèi qī ]宫内的亲属。多指皇帝的姬妾。《后汉书·赵憙传》:“﹝ 建武 ﹞二十六年,帝延集内戚讌会,欢甚。诸夫人各各前言‘赵憙 篤义多恩,往遭 赤眉 出 长安,皆为 憙 所济活。’”
[ qī jiā ]1.贵戚之家。阿英《灯市》:“市楼,大都是南北相向,到夜晚,每家挤满着看灯的人。其间,特别在门前挂上帘幕的,那里面的人,一定是勋家、戚家、宦家、豪右家的眷属。”2.亲戚家。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麻疯女邱丽玉》:“一日,生赴戚家饮,遇雨不归。”
[ qī jiā jūn ]明 代抗 倭 名将 戚继光 领导的军队。主要由 浙 东一带的农民、矿夫组成。通过严格训练,掌握“鸳鸯阵”等战术,长短兵器配合作战,在抗 倭 战争中发挥很大威力。
[ qī lǐ ]1.帝王外戚聚居的地方。2.借指外戚。3.泛指亲戚邻里。
[ qī qī ]1.相亲的样子。2.低语声。3.忧惧;忧伤的样子。4.心动的样子。
[ qī rán ]1.警惕貌。2.忧伤貌。3.亲近貌。
[ qī róng ]1.忧伤的面色。《左传·昭公十一年》:“君无慼容,不顾亲也。”晋 陆机《吊魏武帝文》:“矫慼容以赴节,掩零泪而荐觴。”2.忧伤的容色。《礼记·杂记下》:“子贡 问丧,子曰:‘敬为上,哀次之,瘠为下;颜色称其情,戚容称其服。’”《旧唐书·卢从史传》:“比丁家祸,曾无戚容,行弃人伦,孝亏天性。”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虽故逗,亦终不笑,然竟日未尝有戚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