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ū chè ]亦作“拘拆”。皮肤因受冻或干燥收缩而裂开。
[ jū chí ]挟制。汉 荀悦《汉纪·宣帝纪四》:“望之 自奏:‘职在总领天下,闻事不得不问,而为 延寿 所拘持。’”《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七年》:“万纪 性褊,专以刻急拘持 祐,城门外不听出,悉解纵鹰犬,斥 君謩、猛彪 不得见 祐。”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异犬》:“恶少皆笑而不答,但相与拘持之。”
[ jū chuán ]人民法院强制被传唤人到庭参加诉讼的一种特殊方法。适用于必须到庭的民事被告,经两次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者。与刑事诉讼拘传不同,后者是司法机关强制刑事被告人到指定的场所接受讯问的一种强制措施。
[ jū dìng ]限定。《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从来説入土为安,为何要拘定三年?”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放告》:“凡告期,必以三六九日为定,或谓州县非宪司比,不宜拘定日期,民有疾痛呼号,岂能刻待!”《华盖集·通讯一》附 徐炳昶《致鲁迅》:“我说你又何必拘定十一二万字才出,有七八万就出七八万,即使再少一点,也未尝不可。”
[ jū fāng ]拘泥刻板。明 李贽《史纲评要·宋纪·元丰七年》:“似缓,实非缓事,有不足 荀扬 者,拘方之见也。”明 唐顺之《<右编>序》:“奏议者,弈之谱也。师心者废谱,拘方者泥谱,其失均也。”
[ jū jí ]1.征集;召集。《元代白话碑集录·一二五八年忽必烈圣旨》:“俺每拘集至,和尚先生每对面持论过。”《水浒传》第四九回:“因此 登州 知府拘集猎户,当厅委了杖限文书,捉捕 登州 山上大虫。”《东周列国志》第四一回:“原来 舟之侨 是 虢国 降将,满望重用立功,却差他南河拘集船隻,心中不平。”2.传讯集中。《负曝闲谈》第四回:“一面准了,拘集两造,当堂判断。”